•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網絡媒體“走轉改”】三分鐘帶你穿越全州:用“鮮血書寫”的歷史到“脫貧致富”的今天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9-23 20:24

      小編導讀

      全州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轄縣,廣西桂北的一顆明珠。這里曾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主戰場,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9月22日,“長征路上奔小康”(廣西站)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全州,先后到鳳凰嘴渡口、覺山鋪阻擊戰舊址重溫歷史,緬懷先烈;隨后又前往才灣鎮毛竹山村、廣西禪方藥業有限公司、全州縣思源民俗博物館、枧塘鎮瓦窖崗村、枧塘鎮井源生態農莊等地深入采訪。當地群眾在長征精神的影響下,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正擺脫昔日貧窮,不斷走向致富道路,同時在農林物產及旅游業等方面也獲得了喜人成就。這就和小編一起,用三分鐘時間,走走看看全州的歷史和今天!

      鳳凰嘴渡口:犧牲紅軍最多的渡口

      鳳凰嘴渡口位于全州鳳凰鄉和平村委湘江兩岸,屬湘江古渡。

      1934年11月30日,國民黨桂、湘軍南北夾擊,急欲封鎖湘江,湘江戰役進入到最關鍵時刻。1934年12月1日,中央紅軍第九軍團、紅五軍團第十三師、紅八軍團先后急行至江邊涉渡過江。紅八軍團1.1萬名戰士過湘江,遭遇敵軍追擊和轟炸,損失慘重,過江后只剩1000多人。200米寬湘江被染紅,江邊村民掩埋尸體3天3夜。有詩寫道:“三年不食湘江魚,尸體遍江底。

      今天,媒體記者來到鳳凰嘴渡口,聽原全州縣黨史縣志辦副主任卿助南先生講述當年紅軍寒冬涉渡過江的悲壯事跡。

      近年來鳳凰鎮在加大紅色勝地建設,目前正加大鳳凰嘴渡口、大坪渡口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力度,鳳凰嘴紅軍紀念館建設項目已啟動,大坪紅軍強渡湘江遺址恢復工程已近完成。紅色文化、鳳凰特色的古文化、天然風光、農家樂,鳳凰鎮將打造集農業、產業、文化、旅游的“田園鎮”。

      覺山阻擊戰舊址:聽紅軍長征悲壯故事

      覺山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中規模最大、最殘酷的阻擊戰。紅軍以不到一萬兵力與湘軍四個師近7萬人鏖戰三天兩夜,以傷亡4000多人的代價掩護主力部隊過了湘江。1988年聶榮臻元帥題詞,覺山阻擊戰犧牲的紅軍先烈永垂不朽。將原地名腳山改為覺山是為了紀念,這一戰后紅軍開始從左傾錯誤中的覺醒。

      “覺山鋪是敵人封鎖湘江的咽喉要地,覺山阻擊戰的勝利是紅軍五團政委易蕩平等2000余名紅軍烈士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掩護了中央紅軍度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聚殲紅軍于湘江東岸的陰謀。”全州縣原黨史辦副主任卿助南說。

      如今,還不時有人重走長征路,緬懷先烈,全州縣才灣鎮覺山鋪村村民唐春林就展示了桂林一對父子在重走長征路時和他父親家人一起合影的照片。

      “當年五團政委易蕩平負重傷,是我爸把他抬入村里隱蔽,最后把易蕩平在村里埋葬,這充分體現了紅軍與百姓的魚水情。”全州縣才灣鎮覺山鋪村村民唐春林向記者述說當年紅軍長征的事跡。

      唐春林說,正是受到紅軍長征精神的感染,才灣鎮的農民一直發揚艱難奮進、不怕困難的精神,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團結一致發展提子種植產業,在全鎮農民生產創業、發家致富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毛竹山村:提子種植鋪就脫貧致富路

      80多年過去了,當年留下了無數忠魂烈骨足跡的湘江沿線地區的人民群眾一刻也沒有忘記傳承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

      全州才灣鎮毛竹山村,是一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村民從2002開始種提子,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不斷學習提高技術,如今毛山竹村已建成400畝的優質提子種植基地,每年提子成熟時,廣州、湖南等地的收購商都會爭相訂購,村民的年純收入達萬元以上,村民們通過種果實現脫貧致富,毛竹山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金槐產業促民增收奔小康

      金槐是槐樹的一種,因花和籽呈金色而得名。金槐樹的花蕾經殺青晾曬干或烘干后,呈米粒狀,俗稱“槐米”。金槐米中所含的蘆丁可作為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的原料,也可以用作食品和工業染料,并且金槐的種植技術容易,管理簡單,人工投入少。近年來,全州縣引導農民種植金槐,既綠化了石漠化的荒山,又富了農家。槐米標準化種植也帶動了金槐種植的發展。

      金槐產業在全州的興起,得益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實施。廣西禪方藥業有限公司全州當地金槐產業的典型代表。

      9月22日,“長征路上奔小康”(廣西站)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位于廣西全州縣的廣西禪方藥業有限公司。

      該公司建設了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中型制藥工業基地和2000畝的槐米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時還大力發展槐米標準化種植和系列化加工。目前正在建設兩條槐米蘆丁提取加工生產線。為帶動農民增收,企業還把培育出來的苗木免費送給農民種植、免費組織農民進行種植技術的培訓、到槐地進行實地技術指導。

      目前全州縣金槐總種植面積達到四十多萬畝,金槐已成為當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古稀老人“愚公移房”,搶救桂北古建筑群

      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唐以金從少年時開始做木工,對老建筑近乎執拗的堅持便從那時埋下了種子。

      從2009年起,唐以金傾其畢生積蓄,把全州縣因修建湘桂鐵路復線和其他工程要拆毀的一些古建筑買下來,異地搬遷修復,建設思源民俗博物館。7年多來,他集設計、施工和監理于一身,民俗博物館已初具規模,修復了明清古民居14座、新建民俗文物陳列館8座、樓臺糧廠8座、古戲臺1座。古代戲臺周圍建筑、旅游通道、門樓、公廁等配套設施也基本完成。

      整體搬遷復建工作并不容易,可唐以金說:“戰爭到最艱難的時候,紅軍沒有放棄,我們應該傳承這種精神,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努力克服!”

      思源民俗博物館位于枧塘珠塘村委白地頭村,是全州縣乃至桂林市私人投資規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館。

      思源民俗博物館是唐以金先生以清嘉慶三年蔣仁祿古宅、好鋪學館和蔣子麟古宅3座建筑為原型,按照1:1異地整體搬遷復建的,主要包括古民居、文物陳列館、古街、牌坊、古水車等五大部分,是桂北地區古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傳承、賢人達所、觀光旅游的重大意義。

      現在,民俗博物館面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游客前來都能看到這些寶貴的傳統建筑。

      枧塘鎮瓦窯崗村:全力打造桂北的“葡萄溝”

      由于具有獨特的氣候和山地優勢,枧塘鎮瓦窯崗村所產的巨峰葡萄具有顆粒大、果型美、口感好、含糖量高、自然熟的特點,每年上市,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爭相收購。

      2015年,枧塘鎮投資300萬元,建設了2200畝巨峰葡萄種植核心示范基地,同時打造集休閑、觀光、采摘、銷售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走廊。“品牌農業、休閑農業、基地農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除了提子和葡萄種植,全州縣還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正逐步壯大,帶動當地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全州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王本瑛告訴記者,全州縣改變了原來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固定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試種、試養一批適合本地的“名特優”農產品,儲備新的產業基礎。他介紹說,此前在部分鄉鎮試養,試種的桂花雞、油桃、獼猴桃、沃柑等均獲得成功,正逐步進行推廣。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行走紅色南梁 朗朗書聲中看教育扶貧啟智民族未來(組圖)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色南梁不朽豐碑 瞻仰英雄積蓄前進動力(圖)
    【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的紅色記憶:南梁梅家豆腐
    網絡媒體走轉改:朗朗書聲 大山中最悅耳的回響
    【網絡媒體走轉改】精準扶貧助農民脫困 王海和他的奔小康之路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精準扶貧助農民脫困 王海和他的奔小康之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朗朗書聲 大山中最悅耳的回響
    【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的紅色記憶:南梁梅家豆腐
    【網絡媒體走轉改】行走紅色南梁 朗朗書聲中看教育扶貧啟智民族未來(組圖)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色南梁不朽豐碑 瞻仰英雄積蓄前進動力(圖)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薛濤]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