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發布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防止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在再生醫療應用中發生癌變的方法,且已在脊髓損傷的實驗鼠身上確認效果。這一研究有助于提高iPS細胞在再生醫療領域應用的安全性。
iPS細胞是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后轉化而成的干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干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在再生醫療應用中備受期待。例如,iPS細胞可分化為神經干細胞,進而分化成各種神經細胞,可用于治療脊髓損傷。但在利用iPS細胞進行再生移植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細胞過度增殖,導致癌變。
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岡野榮之等人發現,Notch信號與細胞的多樣分化和自我復制能力有密切關系,因此他們在為脊髓損傷的實驗鼠移植由iPS細胞分化的神經干細胞前,利用一種名為γ-分泌酶抑制劑的藥物來抑制Notch信號,成功預防了移植細胞的癌變,幫助實驗鼠重構了脊髓神經回路,并實現了運動機能的恢復和維持。
同時,移植前沒有經過上述藥物處理的對照組實驗鼠,在移植后發生了細胞異常增殖,一度恢復的運動機能又再次下降。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對于實現來自iPS細胞的神經干細胞移植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提高其他來自iPS細胞的細胞移植的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專業期刊《干細胞報告》網頁版上。
?
?
相關鏈接:
婦科癌變有征兆?千萬別忽視這些小細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