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心思要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要向打仗用勁。”
“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各方面工作,最終都要有利于提高部隊打仗能力。”
全軍上下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把戰斗力標準貫穿部隊建設的方方面面,著力破解影響戰斗力生成提高的突出矛盾問題,推動戰斗力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聚焦能打勝仗,練兵備戰龍頭牽引作用愈發凸顯——
“軍事斗爭準備要牢牢抓在手上,須臾不可放松。”全軍各級按照習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強化隨時準備打仗思想,抓住軍事斗爭準備這個龍頭,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底線思維和危機意識,以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緊迫感,著力提高威懾和實戰能力。
2013年至2015年,全軍共開展207場各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訓練、126場聯合專項訓練、50場軍兵種互為條件訓練。陸軍部隊首次成建制派出步兵營擔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軍艦機出島鏈遠海訓練常態化,空軍航空兵赴南海戰斗巡航,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駐地官兵沖鋒在前……各級部隊緊貼實戰練兵、在用兵中礪兵,始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態勢。
聚焦能打勝仗,政治工作生命線威力充分發揮——
“要按照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探索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斗力建設的作用機理。”全軍上下積極響應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發出的號召,深入開展“堅定信念、鑄牢軍魂”“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和改革強軍主題教育,廣泛組織“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大討論,引導官兵鑄忠誠、強素質、練本領;“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整頓、“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效增強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起推動戰斗力建設的磅礴力量。
血性是戰士的基因,是勝利的刀鋒。無論什么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不能丟。軍委機關制定下發《關于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全軍各級積極探索構建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用鮮活生動的黨史軍史、形勢戰備教育和戰味兵味濃郁的強軍文化,將戰斗精神、戰斗作風深深融入官兵血脈。
從在訓練中遭遇突發險情英勇獻身的海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到維和戰場不幸犧牲的申亮亮、李磊、楊樹鵬;從擔負我駐索馬里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壯烈殉職的武警戰士張楠,到抗洪搶險中被泥石流沖走的劉景泰……一位位英烈用生命踐行使命,彰顯了當代軍人的血性傳承。
聚焦能打勝仗,選人用人導向更加鮮明——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把那些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來。”3年多來,習主席每次同新提升的軍以上領導干部談話,都要叮囑提高帶兵打仗能力。從2013年4月開始,中央軍委集中對全軍和武警部隊軍級以上領導班子進行考核。大范圍、高規格、深層次的考核,釋放出重要信號:用打仗的標準選賢任能,讓想打仗的有舞臺、鉆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頭。
任職資格、基層經歷、軍事素質、重大任務表現……翻閱近幾年出臺的干部選用制度措施,一組“高頻詞”凸顯鮮明導向。追蹤3年多來軍隊重大典型的成長足跡,一批矢志沙場、能謀善戰的打仗型干部脫穎而出。
聚焦能打勝仗,資源投向投量精準高效——
全軍按“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要求花錢辦事,大幅核減壓縮與打仗貼得不緊的經費支出,優先保障武器裝備、戰場建設、教育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急需項目,一批事關打贏的大事、難事、要緊事得到解決。各級著眼增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以提升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為重要抓手,建成融入三軍、實用好用的信息系統,推動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
這是兩份向打仗聚焦的“報告單”:一張來自后勤領域——2015年,全軍壓減公務車輛24934輛,軍以上機關行政消耗性開支同比下降50%以上;一張來自裝備領域——陸軍加強信息化部隊建設,海軍新型作戰艦艇密集下水,空軍大型運輸機、新型轟炸機裝備部隊,火箭軍新型戰略導彈震撼亮相……
聚焦能打勝仗,戰斗力建設基礎不斷強固——
軍隊戰斗力的基礎在基層。習主席強調,戰斗力標準必須落實到基層,基層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戰備訓練來進行。《軍隊基層建設綱要》重新修訂頒布,著眼能打仗打勝仗這一核心要求,進一步規范基層戰斗力建設的要素和途徑。基層部隊廣泛開展“雙爭”評比和崗位練兵、比武競賽活動,各級黨委領導關注基層建設、關心基層冷暖,大力糾治發生在士兵身邊的不正之風,激發出廣大官兵愛軍精武的高昂士氣。
3年多來,全軍和武警部隊涌現出5800多個軍事訓練一級單位,2.5萬人次被各級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愛軍精武標兵”,1.5萬余人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軍人生來為戰勝。全軍部隊思戰謀戰的氛圍日益濃厚,廣大官兵鑄魂礪志、敢打必勝,掀起一輪又一輪練兵備戰熱潮。
砥礪勝戰之刃——“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
這是一組頻繁出鏡的地名:朱日和、青銅峽、確山、山丹、洮南、三界……
這是一組漸為人知的術語:自由空戰、電磁攻防、異型機對抗、突破“水深間隔帶”、整旅導彈火力突擊……
這是一組備受關注的代號:“跨越”系列、“火力”系列、“聯合”系列、“機動”系列、“紅劍”系列、“藍盾”系列……
演訓場上的一幕幕火熱圖景,是三軍將士對統帥號令的有力回應——
“軍事訓練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基本途徑。”
“軍事訓練抓什么,我想就是實戰化。”
“軍事訓練實戰化要鍥而不舍抓。”
“全軍要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不斷提高部隊實戰化水平。”
3年多來,全軍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實戰化這個基本要求,堅持抓作風與抓戰斗力同向用力、同步推進,展開了一場訓練領域的思想大發動、積弊大掃除、能力大對表、建設大轉型。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軍事訓練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向實戰靠攏、向打仗聚焦——
2014年3月,經習主席批準,中央軍委頒發《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系統提出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措施要求。
《意見》的誕生,如同在我軍軍事訓練領域炸響“一聲春雷”。從建立聯合訓練運行機制到推行軍事訓練監察制度,從創設實戰化練兵環境條件到推進作戰條令和訓練大綱編修……一個個貫徹實戰化理念的決策部署,一項項推動實戰化訓練的創新舉措,為全軍部隊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提供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2016年6月,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既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又響鼓重錘、直擊弊端,對全軍實戰化訓練作了再部署再發動。
平戰一致、訓戰一體,打贏準備和核心能力在實戰化訓練中實現整體轉型提高——
“必須深化對打什么仗、怎么打仗問題的研究,把握現代戰爭特點規律,使各項準備工作真正體現現代戰爭的本質要求。”習主席為全軍實戰化訓練設置了更高更新的“度量衡”,一系列顛覆性的變化由此生發。
陸軍廣泛開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動活動,持續發揮“考比拉”的催化效應;海軍演兵大洋,參演兵力、攻防難度、戰場環境復雜度等紀錄一再刷新;空軍空戰訓練放開約束條件、對抗空域,突出全天候、打臨界;火箭軍部隊機動距離越來越遠,作戰半徑越來越大,真正做到全域機動、全域懾戰;武警部隊一次演習帶動70個軍師級單位提升應急反恐處突能力。陸航主導合成演習、特戰分隊滲透“斬首”、電子對抗無形絞殺、預警機“鷹眼”飛天……從難從嚴瞄準新的“靶心”,新型作戰力量成為演訓場上的拳頭,催生戰斗力新的增長點。
強軍強將、練兵練將,一大批懂作戰、通聯合、精指揮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砥礪成長——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突出指揮訓練,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人才戰略工程的重中之重。
全面推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專業化培養模式,陸軍跨區演習將指揮員評估分值權重由20%增至35%,海軍艦艇長100%在遠航訓練、聯合軍演、遠洋護航、遠海搜救等重大任務中經受錘煉,國防大學聯合作戰、聯合訓練教學時間比重由45%增加到78%……放眼全軍,各級全力打造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成長快車道,一批批可堪大任、“劍氣”充盈的新型指揮人才加速崛起,正在充分發揮“雁陣效應”,帶動部隊戰斗力整體躍升。
練兵之道、以治為勝,演訓場上清除“和平積弊”助力真打實備強勢推進——
“千萬不能讓戰備訓練成為花架子,不能讓軍事斗爭準備流于形式,不能讓能打仗、打勝仗成為一句空話。”全軍各級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意志,堅決糾治訓風、演風、考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動真格、下猛藥、出實招,僅訓練問責一項,3年多來就有600多名干部因訓風不實、考核成績不合格被取消擬任主官資格、推遲調職晉銜或處分追責。
打破“紅必勝藍必敗”的思維定勢、整治實戰化“標簽亂象”……全軍訓風演風考風持續向好,有力推動了實戰化訓練落地見效。聯演聯訓,突出夜間行動,突出臨機導調,突出精確評估,突出協同對抗;跨區基地化訓練緊貼實戰要求,大范圍、快節奏、跨晝夜連續實施,強度之大、難度之高、對抗之烈,一再創下我軍練兵新高。
宜將劍戟多砥礪,雄師勝戰天下安。3年多來,全軍將士以臨戰狀態演兵礪兵,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激活勝戰之源——“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
一流的軍隊設計戰爭,二流的軍隊追蹤戰爭,三流的軍隊適應戰爭。強軍興軍,必須把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靠創新培育戰斗力新的增長點,在變革中贏得制勝先機。
“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拓前進”——新一屆軍委班子成立伊始,習主席就確立了鮮明工作基調;“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推我軍戰斗力建設積蓄“新動能”、提升“加速度”。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沒有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習主席深刻指出,我軍“兩個能力不夠”的問題依然很突出,一個重要原因是“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后”。
“我們要樹立向改革要戰斗力的思想”“讓一切戰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習主席牢牢把握能打仗、打勝仗這個聚焦點,為國防和軍隊改革確立了主攻方向: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重中之重是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并以此為龍頭和突破口,牽引和推動改革強軍戰略的全面實施。
2015年11月24日,注定要載入人民軍隊史冊。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主席發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動員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習主席運籌帷幄、親抓實抓,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有力有序推進,擘畫未來、改革強軍的壯闊圖景次第展開: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習主席親自授予軍旗并致訓詞;2016年1月11日,習主席接見調整組建后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強調要講政治、謀打贏、搞服務、做表率,努力建設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軍委機關;2016年2月1日,習主席親自為調整組建的五大戰區授旗并發布訓令,要求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改革強軍、奮楫中流,戰斗力建設在體系重塑中迸發生機活力——
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初步形成。體制之新,新在聚力打仗上:作戰指揮和建設管理職能相對分離,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得到優化,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得到加強;體制之新,新在聯合制勝上:健全了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軍委戰略指揮功能得到加強,五個戰區專司聯合作戰指揮,有利于諸軍兵種力量更好地統起來、聯起來、用起來;體制之新,新在精簡高效上:裁減軍隊員額30萬,減少領導指揮層次,優化軍種比例、官兵比例、新舊裝備部隊比例,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
創新驅動、加速轉型,戰斗力建設的“核心競爭力”穩步增強——
“技術就是核心戰斗力、核心競爭力”“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從“飛鯊”首降航母,到“東風”威震長空;從大型兵棋系統讓官兵在戰爭實驗室中學習戰爭,到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助力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從全軍戰法創新集訓,到《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的重磅推出……3年多來,全軍部隊抓住用好創新驅動這個強勁引擎,將理論、技術、組織、管理、文化創新的“準星”始終瞄準戰場,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軍民融合、兩翼齊飛,戰斗力建設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棋局”——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中國制造”“互聯網+”、大數據助力國防科技創新,軍民融合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縱深推進;空軍與清華大學聯手培養飛行員、戰略支援部隊多項戰略工程“借智”地方科研院校,軍地共育人才、共贏發展成效日益顯現;高鐵輸送兵員和裝備成為常態、第三代戰機首次在高速公路成功起降,國防動員體系不斷完善,平戰轉換實現“無縫鏈接”……
闊步征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牢固確立,為人民軍隊源源注入履行使命的強大力量。
高揚起戰斗力的風帆,人民軍隊如巨艦犁波,正一往無前駛向嶄新航程!
?
?
相關鏈接:
大智治制,聽習主席分享中國發展大經驗、大智慧
習主席的“杭州時間”有多忙??看這個就知道了
圖解:外媒點贊習主席演講: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
G20開幕:讀懂習主席的“四字成語”“五點主張”
中國向世界注入信心——習主席B20峰會主旨演講引發全球熱烈反響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