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界看來,與房地產、金融行業不同,中國乳業屬于專業性很強、產業鏈很長的行業,拿蒙牛來說,不是單靠空降職業經理人就能順利接手經營的。同樣,即使陽光保險或其他資本高比例控股伊利,也仍然需要伊利團隊的合作。
這個中秋,中國乳業迎來了一場大地震。
作為中國乳業“雙雄”,伊利和蒙牛這對“兄弟”近日遭遇史無前例的挑戰。先是中秋之夜,蒙牛宣布換帥;而后伊利遭遇險資突襲。
9月18日,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9月14日,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增持5667900股。本次權益變動后,陽光產險和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持有伊利股份總股本的5%,由此觸發舉牌。此消息引發市場軒然大波。
9月22日,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均發聲:“龍頭乳企不應成為資本運作的工具,險資也不應成為影響中國乳業穩定的不利因素。”
牛根生十年后再現身
9月15日中秋夜,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孫伊萍因個人職業發展需要辭職,經中糧集團推薦、董事會一致通過,自即日起任命雅士利總裁盧敏放出任蒙牛乳業總裁一職。
然而,在9月19日舉行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蒙牛董事長馬建平直言,蒙牛換帥與該公司近些年的業績表現欠佳不無關聯。
根據會議紀要,馬建平表示,孫伊萍到蒙牛后改善質量管理,深化國際合作,并購擴張,為蒙牛做出巨大貢獻,他代表董事會對其表示感謝。
不過,馬建平同時表示,蒙牛在發展中也存在問題。“2011年時與同行不相上下,到2016年中期,無論在市值、收入、利潤等方面都與對手有較大差距,從中糧看是不滿意的。現在從蒙牛發展來看,調整管理層也是必需的”。
根據8月25日蒙牛公布的2016年中報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6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10.77億元,同比下滑19.5%。相比之下,競爭對手伊利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達到299.25億元,凈利潤為32.11億元。而在2011年時,伊利的全年營收為374.51億元,凈利潤為18.09億元。蒙牛當時與伊利的規模相當,2011年全年營收為373.88億元,凈利潤為15.89億元。
盡管對于換帥,蒙牛給出了官方說法,但還是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關注的焦點在于孫伊萍所代表的蒙牛第一大股東——中糧集團。
4年前,孫伊萍受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欽點”,接替楊文俊出任蒙牛總裁。有乳業人士猜測,蒙牛的換帥和中糧集團換帥有一定關系。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糧之所以換將,一來是中糧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試點,需要盡快讓蒙牛恢復自我良性發展的軌道,從而為下一階段中糧逐漸撤出蒙牛日常經營做準備;二來孫伊萍是寧高寧委任,寧高寧離開后,孫伊萍或許感覺在中糧內部得到的支持減弱,從而選擇追隨寧高寧。
由于蒙牛的外資股東法國達能及丹麥阿拉目前的持股比例合計達到14.9%,與中糧的16.74%相差不大。有人認為,盧敏放接手后,蒙牛“中糧系”將被“達能系”代替。據悉,盧敏放曾擔任達能早期生命營養品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一職,在達能集團工作超過10年。
沈萌直言,簡單認為中糧放棄蒙牛,達能接手是片面的,因為乳業是食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產業,蒙牛、雅士利、現代牧業這個體系所占的市場地位也決定了中糧不會、不能也不敢放棄。
沈萌認為,達能曾幾次試圖拓展中國市場,都以失敗告終,若中糧都不能更好經營蒙牛,達能更不會去接這個燙手山芋,外資收購的大多是行業龍頭或處于上升階段的優質企業,而不會接手一個份額萎縮、業績下滑的問題企業。在沈萌看來,盧敏放作為蒙牛內部人,接手經營是動蕩最小,了解問題最清的。
而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盧敏放接手蒙牛后,會繼續深化推動蒙牛國際化發展,使其管理上更加開放和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離開公眾視野近10年的蒙牛乳業創始人牛根生出現在蒙牛戰略及發展委員會名單中。
按照蒙牛的說法,此次之所以委任牛根生為蒙牛戰略委員會委員,主要是因為牛根生非常了解蒙牛的發展,對行業也非常熟悉,可以充分整合各方的力量,確保蒙牛制定出更好的發展戰略。
而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看來,蒙牛請出牛根生主要是穩定軍心。“蒙牛新任總裁盧敏放上任伊始可謂是大局不穩,此次請出蒙牛創始人牛根生是為了幫助其穩定住蒙牛的局面”。
陽光“溫柔”舉牌嚇到伊利
與此同時,中國乳業另一大巨頭伊利也突遭變故,被險資舉牌。
不過,在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看來,陽光保險此次舉牌伊利并不令人意外。事實上,早在去年底,陽光保險就已經成為伊利新進大股東了。伊利股份去年年報顯示,陽光保險成為新進大股東,持股1.09億,占總股本的1.83%,位列伊利股份的第五大股東。
而陽光保險目前已舉牌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鳳竹紡織5%、京投發展5.35%、勝利股份5.56%、福壽園7.22%、中青旅7.46%、承德露露8.43%等,因此,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似乎是早晚的事情。
皮海洲表示,與姚振華的寶能系對萬科的瘋狂舉牌相比,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可謂體現出了足夠的溫柔。該公司在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明確表示,“支持伊利股份現有股權結構,不主動謀求成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東。”同時聲稱,“在未來12個月內不再增持伊利股份”,并明確稱本次增持的目的是“出于對伊利股份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所進行的財務投資”。
但這份溫柔并未讓伊利感到安心。在9月18日發布陽光保險的舉牌公告之后,9月19日早間,伊利又緊急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聲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開發行股票,鑒于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本公司股票自2016年9月19日開市起緊急停牌,連續停牌不超過10個交易日。
伊利還承諾,公司將盡快確定是否進行上述重大事項,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公告事項進展情況,10個交易日內明確該事項及停復牌事宜。
對此,輿論方面表示,伊利股份緊急停牌是為了尋找“金主”支持,以避免惡意收購風險。
宋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中國食品健康產業空間很大,尤其是乳制品消費,在這樣的預期下,就給中國資本甚至是外資留下遐想空間。而伊利和蒙牛在行業內占據絕對優勢,其品類豐富,市場份額也最大,最容易被資本惦記。
“伊利當前需要的不是一個資本運作方案或是同盟者,而是讓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其內在價值。”沈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果其價格等于或高于其價值,也就不會有所謂的“野蠻人”去攻擊,因為無利可圖。否則,任何方案或同盟者都只是攤薄利益,對股東并沒有太多吸引力。
“現在擔心的是,陽光保險背后是否有海外資本的身影,如果這些資本對‘寡頭’乳企參股或控股,并形成掌控后,對中國乳業來說不是好事。”宋亮說,而且伊利股權比較分散,一旦引起海外資本的注意后大舉入侵,將很麻煩。因此,陽光保險的“承諾”,很難讓伊利放心。
業界甚至認為,一旦陽光保險掌控全局,就有資格要求更換董事長,給潘剛的領導地位帶來威脅。
顯然,目前擺在伊利面前的反收購招數不多,宋亮建議,伊利現在可聯合政府整合中小股東,并通過定增收購提高股權占比,以及股權激勵等行為,獲得更多話語權。
在業界看來,與房地產、金融行業不同,中國乳業屬于專業性很強、產業鏈很長的行業,拿蒙牛來說,不是單靠空降職業經理人就能順利接手經營的。同樣,即使陽光保險或其他資本高比例控股伊利,也仍然需要伊利團隊的合作。
根據草原法則,只有跑得更快才能生存。伊利和蒙牛這兩大乳業巨頭的較量仍將繼續。
?
相關鏈接:
陽光保險舉牌伊利引爭議 乳業面臨險資“入侵”
進口奶粉猛增?國內乳業過剩
警方調查紅旗乳業?涉生產不合標嬰兒配方羊奶粉
乳業十大謠言曝光?專家解讀謠言真相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公布十大乳業謠言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