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世界避孕日”,呼吁大學生提高避孕意識。
海口網9月26日消息(記者 陳五男)“你在談戀愛嗎?戀愛中會保護自己嗎?”中國計生協會26日發布《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報告》,報告顯示,在對近1.8萬名18到25歲在校大學生調查顯示,有一成大學生自身或伴侶有過人工流產經歷,有人工流產經歷的學生中7.8%有超過3次人流。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海口的大學生,大學生們表示對于年輕人意外懷孕以及因此造成身心傷害的現象,十分關注。
大學生談性安全:不是很懂!
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很多人都羞于談“性”,但對于年輕人來說,關注性健康十分重要。“學生非意愿妊娠其實還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現象,這對于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傷害都非常大,特別是對他們以后人生道路的選擇影響很大。”海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陳同學說,現在醫院里有很多意外懷孕的人,大學生占了多數。
無論中學還是大學,都存在性教育缺失問題。采訪的過程中,有不少學生表示,很多時候是從“旁門左道”獲取性知識。
海南大學大四學生小岐戲謔道,自己了解性知識主要是通過“看片”。而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學院的小涓則表示,豆瓣、天涯、微博等社交平臺是女生了解性知識的途徑之一,“女生的臥談會有時候也會討論。”
“在上大學之前,對于性安全方面的了解簡直是一張‘白紙’。”海口經濟學院的小薈笑著調侃,后來和室友一交流,才知道“世界這么大,漲見識了”。
? 家長談性教育:有點尷尬!
9月26日,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公布了《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報告》,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年齡在18—25歲之間,共收到有效答卷17966份,報告顯示有20.3%的調查對象有過性行為,其中自身或伴侶有過人工流產經歷的占9.9%,重復流產超過四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趨勢。
“我們那個年代也沒有性教育,但總覺得這些問題到了年齡便會自己了解,自己和女兒聊太多感覺有點尷尬。”作為“60后”的江女士從未給女兒講過性知識,但自從女兒交了男朋友后,也會提醒她要保護好自己。
家住海口汽車西站附近的退休老教師張阿姨有著一個16歲的孫女,在她看來,家庭中的性教育尤為重要,家長應該改變逃避觀念,“性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家長要在對的時機給予正確引導,從了解男女性別的不同,到生殖器官的不同。”
專業人士談性:學會對性行為說:NO!
據了解,我國是人工流產率較高的國家,每年平均實施高達1300萬例的人工流產手術,重復流產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部分大學生認為,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發生婚前性行為,無需斥責。但臨床經驗表明,婚前性行為對雙方傷害都很大。”海口市秀英區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莫書忠表示,很多大學生年紀小,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既不懂得應如何避孕,意外懷孕后也不知該怎么辦。懷孕了不及時就診,一直拖上幾個月才去醫院。流產后還可能產生罪惡感,甚至造成不孕不育,對其心理影響和傷害更大。
“正確引導,不要談性如虎,也不要隨便。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有生理需要是正常,至于生孩子,生了就要負責,否則,就要做好安全措施。”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林醫生表示,一定要讓年輕人真正從價值觀、道德觀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區開展“9·26世界避孕日”公益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