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不少官員因各種“網紅”行為引發關注。公眾對此怎么看?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官員成為“網紅”,40.6%的受訪者認為是個人炒作,39.6%的受訪者認為是為人民辦實事。55.9%的受訪者認為,只要有利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員成為“網紅”也無可厚非。對于領導干部運用互聯網思維為人民服務,62.9%的受訪者期待他們耐心傾聽民聲、悉心接受民意。
受訪者中,00后占0.2%,90后占19.8%,80后占53.9%,70后占18.5%,60后占6.5%,50后占0.8%。
56.5%受訪者關注成為“網紅”的官員
北京某高校傳播學專業大二學生易琴(化名)說,有的官員站出來宣傳地方旅游業,有的官員為家鄉特產叫賣,他們就成了當地的活名片,省了明星代言費和宣傳費,這是為民謀福祉,比坐在辦公桌前拍腦袋下命令的官員親切多了。
“‘網紅’無非就是在互聯網平臺受到了網民的關注,往往是做了‘出格’的事情才成為‘網紅’。對于官員來說,這個‘出格’可以是不顧民眾感受,與群眾路線背道而馳,也可以是站在人民的角度為人民謀福利、為地方做業績。”易琴認為,政府官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刻刻被大眾關注和監督,是社會的進步。
對于官員成為“網紅”,40.6%的受訪者認為是個人炒作,39.6%的受訪者認為是為人民辦實事,36.0%的受訪者覺得拉近了干群關系,33.3%的受訪者認為在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16.7%的受訪者沒感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與安全研究所教授毛壽龍說,明星官員哪個時代都有,在網絡時代就叫做“網紅”官員,特點是比較受老百姓歡迎、擁護。明星官員說話老百姓會比較關注,有什么政策出臺,通過他們的解讀大家也會比較理解。網絡社會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公共服務的角度來講,這也是一種服務方式。但要警惕不要把網絡社會工具化,那樣就可能成為一種炒作,得不償失。
調查顯示,68.6%的受訪者欣賞有執政能力、辦實事的領導干部,61.2%的受訪者希望領導干部有親和力、有魅力,60.1%的受訪者看重誠實、正直、公正,51.8%的受訪者希望領導形象是風趣幽默、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32.0%的受訪者喜歡熱忱、有犧牲精神的領導。僅13.7%的受訪者喜歡不茍言笑、講話一板一眼的干部。
62.9%受訪者期待官員能耐心傾聽民聲、悉心接受民意
調查中,55.9%的受訪者認為只要有利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只要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員成為“網紅”也無可厚非。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說,評價“網紅”官員主要是看領導干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意愿是什么。現在一些地方對干部有相應的要求,要利用多種形式加強跟民眾的溝通交流,在這種情況下,用網絡、微信、微博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是最流行的方式,但還是要強調目的性,不是單純為當“網紅”而當“網紅”,不是為了私利,而應該是為了公共事務。
對于領導干部運用互聯網思維為人民服務,62.9%的受訪者期待他們能夠耐心傾聽民聲、悉心接受民意,55.7%的受訪者希望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50.5%的受訪者希望轉變工作方式,高效地與老百姓互動,44.9%的受訪者希望最大程度地方便群眾、服務群眾,40.5%的受訪者期待化解網民情緒、緩和社會矛盾,32.4%的受訪者建議及時解讀規定政策、關心網民反饋,29.0%的受訪者期待掌握網絡語言、善于與網友打成一片,29.0%的受訪者希望能善用互聯網平臺的力量,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毛壽龍說,也有很多官員害怕互聯網,回避互聯網,這不是正確的態度,要積極正視,融入互聯網中去。同時政府自身也需要互聯網平臺,比如官方網站、官方微博,都要把它們充分利用好。“此外,還要注意網絡輿情,關心民眾的意見,及時給予反饋”。
李長安說,政府官員跟老百姓在運用互聯網方面有很大不同。官員通過互聯網發布的信息,很容易被老百姓當成是官方的聲音,所以官員發布的主要內容應該集中在宣傳公共政策、解釋政府行為等方面,其他方面可以有一些限制,包括發布個人觀點。有些會引發巨大爭論的“網紅”官員,就是因為官員把互聯網當成表達個人觀點的舞臺,結果老百姓認為是官方口徑,引發矛盾和沖突。一些“網紅”官員推銷當地的特產、宣傳當地的旅游景點,這些活動是值得提倡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09月27日 07 版)
?
?
?
?
相關鏈接:
官員“觸電”網絡直播 “牽手”網紅推介“晉味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