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搜索信陽9月27日訊9月26日,信陽,陰有小雨,但這絲毫阻擋不住“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采訪團探訪長征遺跡的腳步。來自中央駐豫新聞網站、河南省屬新聞網站及移動新媒體的40余名編輯、記者,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來到了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羅山縣鐵鋪鎮何家沖村,聽長征故事,觀革命老區巨變。
在何家沖,一株枝繁葉茂、高聳挺拔,距今已800余年的銀杏樹很是顯眼。80多年前(1934年11月16日),全體2984名將士正是在此樹下集結,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帶領下,開始了長征的征程。而出發時軍隊指戰員的平均年齡還不足18歲,被稱為童子軍、娃娃軍。
在何家沖,紅軍井、紅軍碾、紅軍醫院舊址等處處都可見到當年軍民一心、并肩作戰的遺跡。而一位普通又偉大的英雄母親何大媽的事跡,更是感動了現場所有的采訪團成員。“有一次為了救回被淸剿隊抓走的紅軍傷員,何大媽用自己的兒子換回了那位戰士。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但何大媽對革命戰士的愛超越了神圣的母愛”,講解員滿含深情地說到。還有一次,一名叫余占海的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為了證明余占海是自己的親人,何大媽起了毒誓,用眼睛做擔保,當眾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救下了這名戰士。
在自家后院的山洞里,何大媽救活了13名紅軍戰士。解放后,當年被何大媽解救、時任武漢軍區少將的余占海找到大媽,動情地跪在地上對她說:你為革命犧牲兒女,我就是你的兒子!余占海想接何大媽到他那里,何大媽舍不得村子,沒有去。后來,何大媽救紅軍的故事在大別山代代相傳,被稱為英雄的紅軍母親。
在前線,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險、奮勇殺敵。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不但粉碎了敵人的兩次重兵“圍剿”,還創建了鄂豫陜根據地,人數也由出發時的2900多人,發展壯大到3400多人,是4支長征部隊中唯一在長征途中創建根據地、得到發展壯大的部隊。而他們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像何大媽這樣的普通百姓的無私付出,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參與了抗戰。
如今的何家沖村,道路干凈整潔,村民安居樂業。在黨的政策的引領下,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村民還蓋起了兩層小樓。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何氏祠、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集結標志——白果樹、紅二十五軍醫院舊址均被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也正成為何家沖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搜索劉洋)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甘肅南梁:長征落腳點 抗日出發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