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因“中止”和“終止”審查,有近90家企業上市之路“遇阻”。在IPO資源稀缺的當下,“中止”和“終止”審查頻頻出現顯示出監管的“從嚴”態勢。并且,證監會強化從IPO源頭治理,表明在市場自我出清功能有限的背景下,強監管將成為常態。
57家企業“中止審查”
據證監會網站相關數據,截至9月22日受理首發企業837家,其中已過會91家,未過會74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89家,中止審查企業57家。
這57家企業為什么會“中止審查”?根照2014年4月4日發布的《發行監管問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而被中止審查的企業分為四種情形: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的;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的;對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審核的;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展開的。
記者梳理發現,中止審核企業中發生第一種情形的達42家,占比接近四分之三;發生第四種情形的有10家;其他5家主要是第二種情形。
32家企業“終止審查”
證監會數據還同時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業收到IPO終止審查決定,其中僅8月就達到9家。
32家企業被“終止審查”的依據是什么?從此前證監會集中公布的一批終止IPO審查企業的情況看,存在的問題包括:部分股東、董事受讓股份的資金來源不清,股權權屬不清晰;收入、利潤與同行業上市公司變化趨勢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報告期業績大幅下滑,少數企業甚至出現虧損;大額資金周轉、資金往來行為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申請文件出現多處業務數據差異和差錯,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以今年8月28日被終止審查的深圳市海明潤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業界分析認為,除了預披露后始終未按照相關要求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更新外,財報中一些瑕疵甚至低級錯誤也可能是導致其“出局”的重要原因。
從源頭堵住“帶病申報”
今年6月,證監會部署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專項執法行動。企業產品市場、財務狀況、經營風險等與投資者權益密切相關的環節成為監管的重點。
9月6日,欣泰電氣以“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其被視為新一輪監管風暴的標志性事件。
不過,與嚴厲查處欺詐發行相比,從源頭堵住“帶病申報”,顯然能將失信企業對市場和投資者利益的侵害降到最低。目前,監管層在這方面已顯示出“從嚴”態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將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管職責,重點關注在審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問題,堅決把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
“尤其是對于明顯不符合發行條件或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保薦機構不審慎履行保薦工作職責、不積極采取措施主動撤回申請、仍然隱瞞掩蓋、心存僥幸、帶病申報,意圖博弈過關的,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依法嚴肅追究有關機構和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鄧舸說。
截至9月23日,年內有130多只新股完成申購。另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A股首次發行籌資總額不足340億元(以IPO上市首日為基礎統計)。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表示,在規范并購重組的同時,證監會強化從IPO的源頭治理,進而推動形成“市場化改革方法”與“警示打擊式監管”齊頭并進的治市全新套路。“在市場自我出清功能有限的背景下,強監管將成為常態。”
?
相關鏈接:
五部門發力"夕陽紅":支持符合條件養老服務企業上市
高利潤引多行業大鱷入場 地方調味品企業上市圈錢自保
人民幣“入籃”刺激進出口企業 上市公司表示屬利好
中國體育產業又一企業上市 體育之窗掛牌新三板
電商國八條出爐:互聯網企業上市上升至國家層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