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口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委會大德坡村村民鄒蘭開啟榨油機,微黃的油液緩緩流出,顏色明亮、清澈,濃濃的花生味頓時彌漫整間小屋。
“精準扶貧的干部幫我們把花生油進行品牌包裝,‘蘭姐’花生油現在賣得可好了。”鄒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只能賣10元一斤的花生油現在在店里賣到32元一斤,收入翻了兩番。透過透亮的花生油,記者看到蘭姐的笑意掛上眼角飛上眉梢。為貧困戶包裝農產品打開銷路、開設“扶貧超市”讓企業和貧困戶手牽手、一戶一檔實施致富之路……海口市在精準扶貧上“招式全發”,精準施策力拔窮根。
土特產“穿靚裝”
蘭姐收入翻倍
“已經賣完啦,明天記得早點搶購哦!”9月26日下午,在瓊山區特色農產品OTO體驗店里,店長林小蕾一邊招呼顧客,一邊忙著回復微信群里彈出的一條條新訂單。
開業不到一個月,瓊山區以農產品體驗店為載體,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不僅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瓊山“新奇特”農產品魅力,更讓不少農戶搭上了電商的順風車。這其中的“蘭姐”花生油,便出自瓊山區甲子鎮鄒蘭之手。
位于瓊山區南部的甲子鎮,是海口最偏遠的鄉鎮。昌西村委會大德坡村村民鄒蘭和丈夫種了幾畝花生,并采用傳統古法手工壓榨成花生油,雖然年年花生油香飄十里,卻一直沒有賣上好價錢。瓊山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鄒蘭一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鄒蘭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倆一直很努力,但收入仍無法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自從村里來了精準扶貧的干部后,鄒蘭第一次觸摸到了線上銷售的世界。“他們指導我們改進了包裝,還教我們學會了微信、微商城等網上銷售模式。”鄒蘭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如今“蘭姐”花生油被擺進了農產品體驗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不到10天時間便銷售出了200多瓶,價格也從粗加工時的10元一斤,翻至如今的32元一斤。
時值中午,在瓊山區甲子鎮的一間榨油坊里,一臺傳統樣式的榨油機轟鳴著,微黃的油液緩緩流出,顏色明亮、清澈,令人垂涎欲滴。“城里人愛吃,這油銷得可快呢!”鄒蘭喜形于色。
瓊山區農業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符君偉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協助鄒蘭一家推動“蘭姐花生油”的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我們希望能幫助他們打開大型超市、淘寶等更多市場,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味道純正的‘蘭姐花生油’。”
“脫貧,沒問題。”鄒蘭說,按照目前的銷售,脫貧已不是夢。
一戶一檔走出致富路 蕉農“種出”新希望
三江鎮眼鏡塘村委會的一大片空地上,46歲的貧困戶王強栽植的近千株香蕉苗已長出一片片鮮嫩的“風扇葉”。“一個多月前剛種下去的,長得還不錯吧!”王強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在鎮里農技專家的指導下,他家的6畝香蕉將于明年七八月份就能迎來首輪收成,入賬預計達7.5萬元。
這是美蘭區三江鎮“一戶一策”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在美蘭區三江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顯眼位置,整齊地擺放著一排厚厚的藍色文件夾,細數一下共有60份,里面存放的是全鎮60戶貧困戶精準扶貧的工作檔案。記者翻開其中一份檔案看到,里面保存著貧困戶申請書、入戶調查登記表、村委會民主評議會記錄等文件。
今年初,三江鎮率先召開鎮村兩級干部精準扶貧工作培訓動員會,制定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將全鎮60戶貧困戶的扶貧工作責任分解到鎮村兩級干部身上,明確各項工作時間節點和措施,對每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逐一進行研判。結合每戶貧困戶情況,劃分類別、因戶制宜給每戶貧困戶擬定可持續的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計劃,一戶一檔案,一戶一冊,確保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貧困戶除了種植果蔬外,還可以因地制宜選擇發展養殖脫貧致富。”據三江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鎮委鎮政府還摸索出扶持發展蓮霧產業、農戶以土地入股種植,與公司、合作社發展種植業的扶貧新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農戶收入。
養殖+種植精準施策力拔“窮根”
“再過幾個月我的豬就可出欄賣錢,地里還拉了水管種植荔枝,今后脫貧沒有問題。”秀英區永興鎮雷虎村委會美秋村貧困村民吳坤佐信心滿滿地說。
吳坤佐一家4口人,老婆體弱多病,兩個小孩正在上學,全家僅靠他打短工和零星種植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家庭比較困難。自家一塊10多畝的荒地因缺水灌溉,一直未能種植開發。掛點的秀英區委組織部經過摸底調查,為他家制定了精準幫扶計劃,給他免費送來19只豬苗的同時,出錢給他購買2000多米長的灌溉水管;對荒地種植果樹,待安裝水管完后將扶持他家100株荔枝王果樹苗。
吳坤佐說,自己所養的豬不久將出欄,他將通過政府幫扶賺到的“第一桶金”,再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種植的荔枝4年后就可以投產,為他家增加收入又添了一個“門道”。“政府幫助我家脫貧,既考慮了眼前,又想到了長遠。”他對這種扶貧模式很滿意。
永興鎮建中村委會昌儒村,在一片荔枝林下,是成群散放的母雞,草叢中、泥土窩里到處都有三五個不等的雞蛋,貧困戶吳清誠正忙著撿蛋。“感謝政府的幫扶,我家的收入增加了。”
吳清誠一直想擺脫貧窮,他之前嘗試養殖過雞,但是苦于沒有技術,一場雞瘟后讓他血本無歸。負責幫扶的秀英區委宣傳部根據他的意愿及家庭實際,農技專家上門為他進行養雞技術培訓,準備免費送給他600只蛋雞苗養殖,資助搭建一座雞舍。目前,已幫扶到位的200只蛋雞已開始產蛋,每天產蛋近100枚。由于散養雞蛋品質好,他家的雞蛋每個1.5元被人提前搶購一家,現每個月就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老吳算了筆賬,待600只蛋雞全到位后,他家每月就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我準備利用賺到的錢再繼續投入擴大規模。”老吳養雞致富的夢想正一步步實現。
“扶貧超市”牽手脫貧
孩子學費有人“認購”
遵譚鎮本道村的周貞智想養6只羊、龍泉鎮美仁坡村的吳英富想養2頭牛……龍華區扶貧辦于今年3月底設立了“龍華區精準扶貧超市”,將助學、農業產業、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等一項項具體的待援項目以及貧困戶發展生產所需的各項物資分類、細化,標出商品貨號、價格和數量等信息,將其作為“商品”擺在超市的貨架上。開業5個月以來,“龍華區精準扶貧超市”里需認購的“商品”正逐漸找到“買家”。總認購金額已經超過400萬元,已到位資金252.84萬元。
韋含就是龍泉鎮富偉村的村民,平日里靠打石頭維持生計。孩子們正在讀書,學費和生活費就遠遠超出了家里全年的收入,這讓已經61歲的韋含就感到非常吃力。就在他為幾個孩子的學費犯愁的時候,一家愛心企業主動來到了韋含就家,表示可以資助其中兩個正在讀高中的孩子。
據了解,給愛心企業和韋含就家牽線搭橋的是海口市龍華區設立的“龍華區精準扶貧超市”,區里在統籌摸清貧困戶的具體信息后,全部建檔立卡,擬定了“一戶一案”的精準扶貧措施,將每一戶的具體需求擺放在“貨架”上,當作“商品”,并發動社會上的愛心企業前來認購,讓企業和貧困戶牽起手來。
?
?
相關鏈接:
昌江黎村水富村十三年變遷:特色產業促增收
白沙牙叉農場有機茶葉合作社精準扶貧 貧困農戶年增收入逾萬元
海南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帶動農民增收近90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