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因不動產登記環節“腸梗阻”,鄭州市多次出現“買房人得不到房、賣房人得不到錢”的尷尬局面。從8月25日鄭州市正式啟動不動產登記以來,到9月21日,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河南省鄭州市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僅發出了42份不動產權證書和47份抵押證明,有5174件卷宗積壓,二手房交易嚴重受阻,讓二手房買賣人很是不滿,經河南當地媒體報道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9月21日,國土資源部督導組進駐鄭州督察不動產登記工作。9月22日深夜,鄭州市國土資源局連夜出臺措施,將上班時間改為“早八晚八”,取消周末休息,優化流程,壓縮權籍調查時間……加快為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自9月23日起,鄭州市采取果斷措施,對現行流程進行調整與優化,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動產登記已全面提速,甚至表態國慶期間不放假。截至9月25日,提速3天已頒發不動產權證343本。
鄭州市有關部門這種“知錯就認”“立行立改”的姿態固然值得肯定,但前后迥異的工作效率,也不由得讓群眾追問:為什么份內該做的、能做的事,非要等到“曝光”后才能倒逼著做?
兩個部門要一個證書,“我從哪再拿一個出來?”
鄭州市民王先生幾年前買了第二套房。今年8月,因為孩子出國上學需要用錢,王先生決定把第二套房賣掉。
“好不容易通過中介找到了合適的買家,我就和買家還有中介去鄭州市房管局辦手續。”王先生說,“按照市房管局的要求,我必須把房產證原件交給房管局,然后房管局給我們出具一份《鄭州市房屋交易和產權狀況確認單》,讓我們再到國土局辦理新的不動產權證書”。
讓王先生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和買家還有房產中介到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辦手續時,被告知必須提供房產證的原件,才能辦理新的不動產權證書。
“房產證原件已經讓房管局收走了,我從哪里再拿一個房產證出來呢?”王先生向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解釋后,得到的回答卻是,房管局出的《鄭州市房屋交易和產權狀況確認單》不能代替房產證,這是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不提供房產證就無法辦手續。
王先生又回頭去找市房管局。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收回房產證是房管局的硬性要求,不交房產證就無法辦手續。
“買家已經把購房款打到監管賬戶了,可是,因為國土局不給辦新證,購房款就無法打到我的賬上。孩子上學急著用錢,真是急人!”王先生說。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買房的鄭州市民周女士。由于賣房人家中有事急需用錢,周女士就從借貸公司借了180萬的高息貸款全款付給了賣房人,本以為交易完成后可以抵押房子,用銀行貸款來還高息貸款,但現在卻遲遲無法完成不動產登記,拿不到不動產權證,銀行不放款。
“我5月份簽的合同,房子8月份在房管局已經過戶了,按照之前的程序,7個工作日我就能拿到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但跑了兩個月了,不動產權證還沒辦成,我快急瘋了。”周女士說。
一個房本兩家“爭”,房管部門為確保交易安全必須收回房本兒,而不動產登記中心則表示房本是登記程序中必不可少的法定要件。房管部門、國土部門的“房本之爭”,讓鄭州市二手房交易一度陷入僵局。以致買房者交出房款卻拿不到證,賣房者售出房子卻遲遲不能“變現”,還有急著貸款解押的因交易“擱置”而被迫扛下巨額違約金……
不動產權證“辦證難”問題成為鄭州市近期的民生熱點,更是相關民眾的“喉中刺”。因為房管、國土等部門的業務銜接問題,很多進行房產交易的市民及房產中介、銀行、辦事窗口的基層人員等經受了前所未有的等待和煎熬。
折騰近20趟依舊未辦完、繁瑣流程逼哭市民……一時間成為近期鄭州市辦理二手房交易不動產權登記者的相同遭遇和共同感受。
28天發證42本,不動產是徹底“不動”了
據了解,近幾個月來,鄭州市房地產交易市場持續火熱,二手房交易量居高不下。鄭州市房管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鄭州市二手房成交量為5388套。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從8月25日鄭州正式啟動不動產登記以來,至9月21日,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一共發出了42份不動產權證書和47份抵押證明,有5174件卷宗積壓。有市民在網上無奈地吐槽說:“現在不動產是徹底‘不動’了!”
8月29日,鄭州市房管局曾公布一份辦理房屋交易和產權管理業務的流程,在第4條明確寫著:“《房屋所有權證》原件收回存檔,將復印件加蓋業務印章后交給申請人。”
鄭州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員稱,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房地產交易,包括房地產轉讓、房地產抵押和房屋租賃”,以及國土部、住建部《關于做好不動產統一登記與房屋交易管理銜接的指導意見》,房屋登記等不動產登記職責將統一整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房屋交易管理職責繼續由房產管理部門承擔,也就是說,房屋交易職責是房管部門的。房產是居民家庭的重要財富,確認房屋交易的安全是房管局的職責。如果一個人賣了一套房子,交易完成了,房管局不收回舊的房產證,原房主用房產證去辦理抵押或者“一房二賣”,將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而在鄭州市國土資源局8月29日發布的《鄭州市不動產登記業務指南》中說明,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必須向該中心提交房產證的原件。
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稱,針對不動產登記事宜,《物權法》在第十一條規定了“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第十七條界定了“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指“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第三款,要求申請人在進行不動產登記時,應當提交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所以,申請人在申領不動產權證時,不動產權屬證書的原件是法定的必須要提供的要件之一。該工作人員還強調說,不動產尤其是房產對百姓關系重大,該局只能依法依規辦理。
國家督導組介入,一天發證百余本周末不休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出現的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同時也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重視。9月21日,由國土資源部相關領導帶隊的督導組對鄭州市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推進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督導。督導組先后與包括鄭州市相關領導、市房管局、市國土局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并前往鄭州數個不動產登記分中心進行實地調研和督導。
9月22日,鄭州市國土資源局連夜召開會議,并制定六項措施。即日起,周六周日正常上班,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及各分中心工作時間延長為每天早8點上班,中午12點下班;下午1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每個分中心由一名鄭州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分包駐點,督促指導不動產登記,及時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將檔案流轉情況、登記辦結情況上網公示,保證群眾及時掌握辦理進度,避免申請人多次奔波往返;分析研判制約相關房屋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的原因,分門別類研究解決措施,力爭在不違反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解決一批問題房屋的登記障礙。鄭州市國土資源局還決定,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取消國慶節假期,正常上班。
鄭州市民閔女士在9月中旬預約了權籍調查,還沒到預約的日期,工作人員就打電話通知,稱周末繼續上班,她可以提前來辦理。閔女士喜出望外,二手房原業主急著用錢,再等不到不動產權證,監管賬戶不放款,閔女士就面臨“被毀約”的風險。這下她高興壞了,當天早上7點就到了不動產登記中心。
順利辦完后,工作人員告訴她,5個工作日內會有工作人員和閔女士確認房屋坐落等信息,然后再來申請登記,很快就能出證。
據了解,鄭州市不動產登記全面提速后,僅9月23日當天就頒發不動產權證105本。9月24日頒發不動產權證130本,辦證速度明顯加快。9月25日頒發108本不動產權證。
與此同時,不動產登記部門也提醒廣大市民凡接電話通知,可以前往不動產部門進行申請發證的市民請盡快前往辦理。
據了解,目前不動產登記最費時間的環節是權籍調查。所謂權籍調查,即將每一戶房子的坐標落到具體那一棟樓,同時把那棟樓對應一個土地編號。這是不動產登記和原有房屋產權登記的最大區別。
為了壓縮權籍調查時間,鄭州市國土資源局目前已嘗試“在房屋坐落宗地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將權籍調查原有“一戶申請調查一個小區(樓棟)并進行整宗土地分割”(老方案)的方式變更為“一戶申請調查一戶,不進行整宗土地分割”(新方案)。從“戶落幢,幢落宗”,直接跳到“戶落宗”,有望將整個不動產登記辦證流程壓縮到7個工作日。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鄭州市不動產統一登記出現的問題,他們高度重視,立行立改,加班加點,不斷優化不動產登記流程,盡最大努力加快辦理速度。
鄭州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前期流程沒有理順,導致大批不動產登記申請件積壓到一起。9月22日會議之后,鄭州市不動產登記各中心均加快了辦理速度,現在又全面啟動雙休日加班加點辦理,預計處理完前期積壓件后,后續的不動產登記申請可以加快速度。
有專家認為,鄭州市出現的不動產登記難問題,背離了國家進行不動產登記的初衷,增加了群眾負擔,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實行不動產登記“一站式”服務,市民進行二手房交易所涉及的交易、完稅、登記等環節均可“一站式”完成。
最新消息稱,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即將在鄭州房管局西區辦事大廳2樓開設兩個窗口,經過多日的“磨合”,“一站式服務”終于有望實現。據知情人士介紹,鄭州市政府經研究決定,由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入駐房管局西區、北區、東區大廳,目前人員配備等工作正在進一步準備中。“目前不動產登記中心已經開始協調各方人員和條件,近期將會入駐房管局辦事大廳,為進一步方便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繼續努力。”
有評論認為,不動產登記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難免會在溝通銜接過程中存在問題。“房本之爭”的進程使人看到,只要職能部門積極溝通、主動作為,任何民生問題都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關鍵在于職能部門能否把便民利民放在首位。
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劉培軍
?
?
?
?
相關鏈接:
鄭州街頭上演真實版植物大戰“僵尸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