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報道將住房公積金制度推上風口浪尖,引發有關“取消住房公積金”是否可行的爭論。有專家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已不適應新形勢,然而“一消了之”絕非上策,如何保障職工利益?在住房保障環節,有無可替代的金融支持手段?現有政策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微調”等課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公積金使用率到底如何?
伴隨房價上漲,搭上“房”的話題都會觸動購房者的敏感神經。
近日,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建議取消住房公積金”。理由很直接,住房公積金使用率偏低,主要是被高、中收入者所獲得,加大收入差距,已違背政策初衷。
《全國住房公積金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住房公積金實繳職工12393.31萬人,而全年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12.50萬筆。由此推算出,當年支取公積金人數只占到繳存人數的2.5%左右。
“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既不是只繳納一年、也不是都在同年提取使用,人群比例不是一個好的衡量指標。”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實告訴中新網記者,這項制度服務多少人、服務力度如何,還要看存貸比例。2015年,全國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占到繳存額的70%。“即使達到七成也不高,這意味著住房公積金年繳存仍有余額,未被全部利用。”
圖為房產業務員在公積金管理中心通州管理部門前通宵排隊。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公積金貸款為何拼不過商貸?
同為居民購房的金融支持形式,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購房者更愿意選擇誰?
“多數購房者會選商貸,而非公積金貸款”,從業5年的鏈家地產中介王猛告訴記者,公積金貸款的優勢是利率偏低,但目前商貸利率也不算高,最主要是商貸可以獲得高貸款、低首付。
目前,公積金貸款超過5年的貸款利率為3.25%,相比商貸利率略低;20年的貸款利率為4.9%。如果分別用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100萬元,分20年等額本息償還,兩者的月均還款額相差了不到1000元。
利率優勢不明顯,貸款總額度上卻輸商貸不少,成為多數購房者不使用公積金貸款購房的主因。
根據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公開發布的信息,國管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的最高額度為120萬元,二套貸款最高額度為80萬元。
“商貸則沒有最高限額,最多貸評估價的七成。一般的材料就是提交工資證明,如果貸款額度太多,就要看銀行流水。”王猛說,商貸可貸款額度高、批貸放款周期短,受到很多業主喜歡。
對于公積金貸款的審批材料繁復、程序多的情況,正在辦理中的齊小姐深有體會。齊小姐向單位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卻被要求同步提供老公的提取信息和結婚證,“就因為房本先寫了老公的名字”。
“現在想把順序改過來也無濟于事,畢竟老公是主貸人,他那邊的手續就會更麻煩。”齊小姐不免擔心,房本上名字的前后順序會不會影響其他事務辦理,房子是婚后共同購買,但確實用了自己的購房資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