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每天來馮塘村參觀休閑的游客絡繹不絕。記者謝大強 攝
海口網10月4日消息(記者謝大強)3日上午,一輛輛旅游大巴載著游客陸續來到秀英區永興鎮馮塘村,自駕游的市民更是絡繹不絕。海口深入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讓這個古村展露靚麗新容顏,除了原始自然的鄉村美景,純樸的民風及人文風光之美,也給游客留下美好深刻印象。
在村民休閑點,昨天的陣雨讓部分低洼的路面留下了一點積水,前來乘涼的78歲老人陳建鐘見到后,毫不猶豫地拿起一把掃帚就開始打掃。像老人這樣長期義務打掃村莊環境衛生的志愿者共4人,他們均是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陳建鐘告訴記者,他們4人每天打掃村莊4次,“只要出來乘涼看到地上有落葉或臟了,我們都會主動打掃。”記者了解到,陳建鐘和他所在老年志愿團隊自2008年該村創建文明生態村以來,至今已義務當村莊保潔員8年。
“叔叔,給你,這畫漂亮嗎?”就在記者與村民攀談時,兩名小姑娘羞澀地交給記者三張小卡片,一張為一幅手繪的國畫牡丹,旁邊寫道“做人最大的事就是愛國家”,另兩張是打印好的《我和我的祖國》《生命之河》的歌曲。“杜奶奶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熱愛自己國家的公民,還要講文明、孝敬父母。”上六年級的馮柳說。馮柳和她的同村小姐妹馮娜正是按照杜奶奶的要求,將“文明的種子”向來村子里的客人傳播。
杜奶奶是誰?原來,與馮塘村合作開發“馮塘綠園”的海口天堡嘉園實業有限公司見村里的孩子放假期間放任自流,沒人輔導學習后,專門邀請70多歲的退休老教師杜桂芳,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免費為村里孩子上國學課,至今堅持了近一年。
馮塘綠園項目是以馮塘村為核心,在保護古村的前提下,古屋修舊如舊,在原生態的田園風光的背景里,進行生態保護,基礎配套建設時不砍一棵樹,不拆一間房,不占農戶的一分地。村、企合作開發,引進新業態,注入文化藝術元素,建立了“古村古屋藝術家創作聯盟基地”,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知名畫家來這里創作寫作。景區對村里每家每戶至少安排一人上崗,月工資不低于2000元,還給65歲以上本村老人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生活補助。“從過去臟亂貧窮的村莊,到如今成為讓許多城里人都羨慕的世外桃園,要是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村民小組長馮在福感嘆道。
在村里,除了古樸自然的鄉村風景,張貼在火山圍墻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及宣傳文化長廊,也給這個綠意環繞的村莊增色不少。在馮塘綠園,因國慶長假前來參觀的游客較多,在路口、景區都可看到來自海南大學、永興鎮組織的志愿者在忙碌,他們引導秩序、免費為游客講解、導游等。
置身馮塘古村,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婦孺稚童,不論是外來客人還是本村村民,都用心呵護著自然、人文之美,大家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文明舉止,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之舉嗎?
?
相關鏈接:
昌道古村演繹新風貌
記者巡街:昌道古村演繹新風貌
飛“閱”廣西瑤鄉恭城:秀水青山擁古村
當“美麗鄉村”建設遇上文化創意 碉樓古村化身“花山小鎮”
江西婺源古村晾曬楊梅 與徽派建筑相映成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