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按《辭海》的解釋,是指壽命、或謂年歲長久之意,亦指老年人。《莊子》寫道:“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可見,60歲以上者即可稱“壽”。壽文化的核心內容在于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對于壽文化,古往今來,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重視。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九九重陽,因其諧音“久久”,重陽節又成了長壽、吉祥的象征。現時華夏兒女過重陽節,更是賦予關愛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特殊含意。這種含意和中國壽文化的內涵是一致的。
從古時候起,我國就有重陽節獻壽的習俗。南朝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詩》有“獻壽重陽節,回鑾上苑中”一句,可知“重陽”向老年獻壽由來已久。古人稱菊花為“延壽客”,而重陽節又有賞菊、飲菊花酒等習俗。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宴會,北人重此節日……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飲菊酒長壽為多種史料記載,確實可信。即使是現在,人們在重陽佳節里,說得和聽得最多的也是“祝老年人健康長壽”。
由此可見,重陽節與我國的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重陽節一直承載著壽文化的內涵,傳承著壽文化的意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