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梁新翠 文圖國慶假期之后,“走轉改”采訪團再次出發,第一站南召,一個有著光輝歷史的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烈士張景昉。1930年春,他在自己的家鄉建立了南召縣第一黨小組,同年12月,建立中國共產黨南召縣曹店支部,并任支部書記。今天采訪團在中共南召縣第一支部舊址,有幸看到張景昉烈士77歲的女兒張明環、75歲的兒子張明彥,聽他們講起當年父親投身革命的往事。1929年春,共產黨員張景昉,受西北軍黨組織派遣,回到家鄉曹店鎮,發動群眾,開展黨的活動。他通過創辦平民夜校,與貧苦農民交朋友,積極發展進步青年入黨。1930年春,張景昉在自己的家鄉建立了南召縣第一黨小組。同年12月,建立中國共產黨南召縣曹店支部,并任支部書記。值此,南召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誕生。
曹店支部成立后,曹店地區成為全縣黨組織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為了擴大革命陣地,加快培養發展革命力量, 1931年春,創辦了鳳麓小學。支部利用學校這塊陣地,傳授革命道理,啟發階級覺悟。部分學生看到了窮人翻身求解放的光明未來,紛紛加入了黨組織。到1933年底,黨員人數發展到20多人,新建5個黨小組。支部在發展壯大革命隊伍的同時,還十分注重發動群眾,積極發展黨的外圍組織,先后創建了婚喪互助會和農民協進會。到1934年底,曹店地區的黨員已經發展到80多人。
1934年2月,曹店支部和師范支部(1933年成立)在鄂豫邊臨時工委的統一領導下,發動并參與了師范學潮、鳳麓小學反羅斗爭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取得了重大勝利。隨著中共南召地方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曹店支部逐漸發展成為曹店中心支部、曹店區委。雖歷經變遷,但始終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為全縣的革命斗爭做出重大貢獻。為紀念那段紅色往事,2003年,太山廟鄉黨委、政府在曹店村部院內樹立“中國共產黨南召縣第一支部舊址”紀念碑,并在村部開辟第一支部展室。為了紀念南召解放60周年,2006年底,縣委決定修建中共南召縣第一支部紀念館,先后投資200余萬元整修房屋,布置展室。2007年11月4日,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5年,2015年,對紀念館進行擴建改造工程。該紀念館緊鄰曹店村部,有仿古建筑50間,在原有三個展廳基礎上,再增設六個展廳。附:紅三軍、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時兩次經過南召
1932年11月、1934年11月,紅三軍、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時兩次經過南召,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在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等人大力支持指示中共鄂豫邊工委工作,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多次到南召,在他支持下,南召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成立了紅軍朋友會等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擁護紅軍、支持紅軍工作。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山河銘記長征魂:在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前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