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扶?
????建房扶貧+產業支持
????向春玲指出,在云南的調研過程中,她發現多數地區在基礎設施扶貧、建房扶貧、產業扶貧合力驅動力度很大。
????玉溪峨山縣易地搬遷新房(向春玲供圖)
????拉祜族是建國初期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玉溪市哀牢山地區的平掌鄉大寨村是一個拉祜族村寨,也是精準扶貧任務的重點。該地位于平均海拔約為2300米的高寒山區地帶,交通等基礎設施較差,鄉級公路沒有實現完全覆蓋,扶貧難度大。“根據當地干部群眾介紹,當地貧困人口容易以整個村落聚集和整個鄉聚集的形式出現。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和中央的要求,玉溪采取了易地搬遷的形式來扶貧。”向春玲介紹。
????玉溪市沒有國家級貧困縣,有9個省級貧困鄉,國家扶貧財政撥款較少,扶貧資金市財政撥款力度大。向春玲介紹,根據國家標準,每戶建檔立卡的貧困群眾建房搬遷都可以獲得6萬元市政府財政撥款和來自農業開發銀行的6萬元貼息貸款。在整村改造的過程中,該村非建檔立卡的群眾也可以獲得2萬元市政府財政撥款和6萬元貼息貸款。結合當地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風情和市政規劃,新房由專業建筑公司設計,經過村民委員會和群眾審核商議。經過設計規劃后的新房衛生條件和宜居度都有了提高,實現了家家都有衛生間、自來水入戶、人畜分離。結合拉祜族村寨的農業生產習慣,新居中也融入了曬谷場所的設計來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
????“因為玉溪的地質條件較為穩定,自然災害較少,同時少數民族貧困鄉、貧困村大多在山區,大片平地面積較少,所以當地在建房扶貧的過程中較多選擇原地重建。”向春玲表示,遷往異地安置的群眾,安居地點自由選擇,政府鼓勵這些農戶向集鎮靠攏,通過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民俗旅游業創收。
????有了新房子,還要有產業扶持才能真正“拔窮根”。通過種種產業結構的調整舉措,云南總結出了“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旅游業)”的經驗。
????紅河滬西縣蔬菜規模種植(向春玲供圖)
????像玉溪,煙草產業全國聞名,是傳統支柱產業,林果產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傳統的煙草產業主要是起到貧困戶近期增收和脫貧作用,新產業林果產業主要是起到長期效益和鞏固脫貧成效作用。向春玲說:“在玉溪的富良朋鄉和平掌鄉,烤煙種植一直是當地人的基礎收入,農戶也發展了種植經濟果林、中草藥和規模養殖牲畜等措施增加經濟收入,貧困群眾還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豬種和種植林果、蔬菜的種苗”。
????而在紅河州瀘西地區,當地居民將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民可以通過入股分紅、在當地龍頭企業入職、承租連片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等多種方式創收。土地以農戶每畝獲利1500元的形式流轉到當地龍頭企業的手中,為了確保農戶利益不會受損,流轉費以每5年增利10%的形式增長。“瀘西還聯合品牌企業建設了一個做高端奶制產品的基地,從新西蘭進口奶牛,修建了一座奶牛莊園。旁邊是漂亮的森林,有一塊寬闊的牧草地用來建廠房。當地農民可以去打工,公司還收購種植的玉米飼料。這些就業會更多考慮建檔立卡戶。”
????向春玲指出,因為國家對貧困地區產業扶持政策的實施,企業入駐本地就業機會增加,在家務工的收入不僅和省外基本一致,而且可以保證日結不欠賬,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留鄉工作。此外,年輕人還可以選擇通過承包土地種植作物,養殖牲畜創收。這些年,鄉村中年輕人的數量逐步回升。
????建房和產業扶貧是向春玲此次云南調研中發現的亮點,力度非常大,效果也很顯著。“正如玉溪富良棚鄉塔沖彝族村群眾喊出的口號‘脫貧致富先建房,產業跟上怕哪樣!’”她介紹,除此之外,針對 “五個一批”要求,根據自身扶貧工作,云南總結出了“勞動力轉移扶貧、金融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對口資源扶貧、雙推進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扶貧”等多種扶貧形式。其中金融扶貧主要通過政策銀行為貧困戶建房、創收提供免息貸款,減少農民負擔;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精準錄入貧困群眾信息,保持追蹤動態更新,為扶貧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