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回收了放置在房山和野三坡地區的紅外監測相機。在相機中,大家意外發現了野生斑羚的身影,這讓野保人驚喜異常。斑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前由于棲息地不斷喪失,斑羚種群日漸稀少,當地村民已經幾十年沒有見過這種“野山羊”了。如今,斑羚再現,這證明京冀交界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恢復完整。
泥里摳出紅外相機
據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介紹,紅外監測相機是保護站今年1月在野外架設的,主要監測北京地區的野生獸類情況。因為在此前的野外巡護中,工作人員曾在一個峽谷深處發現許多獸類留下的蹤跡,當時懷疑這個地區可能生物多樣性比較完整。于是,他們分別在山頂和峽谷深處架設了多臺紅外監測相機。
時隔近10個月,工作人員昨天上山,為相機更換電池并采集內存卡。當來到紅外相機綁定的位置時,發現相機被雨季的洪水沖掉了,并沒有在樹干上,而是“躺”在不遠處一個干枯的水潭里。從泥里摳出相機后,工作人員進行了仔細清理。所幸,相機里的采集卡沒有損壞。回到山下,工作人員開始輸出影像資料。經過兩個小時的排查,終于有了新的發現。
“這頭小山羊出現在屏幕上后,大家不約而同地一起喊道,斑羚!保護站里一片歡呼。”李理說,野生斑羚的影像非常珍貴。保護站成立至今,十幾年中他們只在2010年5月10日的日常巡護中,在房山17渡的野山上見過一次,“當時,那只斑羚站在離我們只有100多米的山石上,當工作人員拿出相機時它瞬間爬到山頂消失了。后來聽當地年長的老鄉講,斑羚就是他們所說的野山羊。過去在山上放羊的人偶爾看到過,但是野山羊非常怕人。后來幾乎就看不到了。”
不常見的動物慢慢出現
據介紹,斑羚棲息在森林中,由于過去林木被大量砍伐,導致適宜它們生活的棲息地不斷喪失,生存空間日益縮減、分割。從1972年起,國家已把斑羚列為保護動物,但因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斑羚依然遭到大量捕殺,這也是造成種群數量日漸稀少的另一原因。
為何說斑羚的出現意義重大?李理解釋說,這正說明京冀交界處的生物多樣性正日趨完整。以前消失的種群,現在數量在逐步回升。“過去,北京是一個生物多樣性斷痕的地區。很多人不理解,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是否完整為什么那么重要?因為人與動物、自然的關系密不可分,很多物種與人是共生的。人在食物鏈的頂層,只有當生物多樣性完整后,食物鏈才會完整起來。”李理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很多人都喜歡蜂蜜。越是采擷于百花的蜂蜜,它的營養就越充沛。在生物界里,斑羚、野兔等,它們在野外活動時起到傳播植物種子的作用。百花盛開之時,蜜蜂才能采到更多更優質的蜂蜜。
“也就是說,生物多樣性越完整,人才能生活得更加健康。”李理說,在多年的野外巡護中,保護站發現,很多過去不常見的動物,這幾年慢慢開始出現。他分析,這與多年的封山育林、收繳獵槍有關。在接觸京冀兩地的森林公安、地方派出所和村干部時,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也感受到,大家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
?
相關鏈接:
獅子獵殺羚羊全過程實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