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由深圳市與黑龍江省兩地合作開展的“產區儲備”項目落戶黑龍江五九七農場。但這一以國有資金為主、一期投資達5億元的政府工程,卻在招投標程序尚未結束之時,就已經完成了部分施工建設工作。這樣一種未開標就已確定施工單位的“速度”,建設單位到底是想跑贏時間,還是要跑贏法律的監管?(10月16日《法制日報》)
未開標就已確定施工方單位,對這種問題,輿論自然會質疑,背后是否存在什么見不得光的東西。但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還是,這種內定“中標者”的運作,如何就能“跑贏法律的監管”?
按規定,工程項目是否招標,不是哪個人或哪些人能夠決定的,它有著嚴格的程序,以及多方監督。而正因如此,如此重大項目“跑贏監管”就更能說明問題;輿論不斷質疑的內部監管形同虛設這個問題,再次被事實所印證。
看似嚴密的招投標程序與監管,卻被輕易跑贏,表面看,主要問題是內部監管形同虛設。然而,項目招投標問題上,內部監管為何屢屢失靈,才是更需要深入分析的問題。以“兩地產區儲備”這個重大項目來說,“領導高度重視”肯定是項目運作的最大關鍵詞;進而,有多少部門、相關人員會拿著“領導重視”這個尚方寶劍為項目報批以及一系列運作手續開路,是可想而知的。而招投標走過場,原本就是權力壓倒制度的產物,歸結為一句話:招投標等相關規定和黨政廉政紀律所以失靈,是因為體系內部的人治規則仍有很大的市場。強力反腐時代,這個問題更應引起關注。
5億元的政府工程,為何內定給一家私營企業,這個問題不能沒有說法。據媒體了解,“中標”的施工單位為黑龍江省建筑安裝集團有限公司,而實際施工人則是一家掛靠它的私營企業。知情人表示,這給施工質量帶來重大隱患。顯然,這家私營企業背景不一般。而公眾對此作任何懷疑——比如背后是否藏著不小的貓膩,都不為過。這需要有關方面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來消解公眾質疑。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