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臺貧困地區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
資源變資產 農民變股民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下稱《方案》),計劃從2016年底至2019年底,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選擇約20個水電、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如何通過改革受益?資產收益如何分配?如何防控可能出現的風險?10月1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通氣會,對《方案》的創新機制進行解讀。
- 補償收益直接惠及原住居民
發改委地區司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試點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思路,水電、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占用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費作為資產入股試點項目,形成集體股權,并通過分紅制度,使村集體和貧困戶能夠長期獲得資源開發收益。
讓占用集體土地補償收益直接惠及原住居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此次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方案》建立了流向清晰的全過程收益傳導機制。在入股資產選擇上,《方案》將其限定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等非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在集體股權設置上,《方案》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股權的持有者,其成員是集體股權的受益主體。在收益分配上,《方案》要求建檔立卡貧困戶對集體股權收益享有優先分配權益。在收益保障上,《方案》明確要探索建立集體股權保障收益制度。
- 將施行長效補償機制
發改委地區司負責人表示,與以往一次性補償方式不同的是,《方案》提出的是一種長效補償方式,將原住居民安置與水電、礦產資源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讓原住居民從資源開發中有機會持續獲得收益。
在項目收益穩定的前提下,《方案》提出的集體股權年化收益水平,比一次性補償有明顯增加。以水電項目為例,假設試點項目所發電量全額上網、電價保持穩定水平,《方案》提出的集體股權在項目全周期內的平均年化收益水平,有的可以達到3000元—4000元。
- 多舉措調動投資者參與積極性
在當前水電礦產資源開發效益并不高的情況下,如何調動項目投資建設單位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方案》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一是在安排水電、礦產資源開發項目中央補助資金時,對符合條件的試點項目予以優先支持。二是依法依規簡化試點項目前期工作程序,加快項目核準進度。三是對于水電開發試點項目,優先保障所發電量全額上網。四是對于礦產資源開發試點項目,降低試點區域礦業企業用地成本,適當延長礦區和尾礦庫等依法占用的臨時用地使用期限等。
“要通過股權紐帶,把貧困人口與資源開發企業連接起來,建立雙方利益緊密聯結機制。”發改委地區司負責人表示。
?
?
相關鏈接:
全面推進健康扶貧 海南省衛生系統送醫送藥進村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