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早上6時,在臺風登陸前的緊張中熬了一夜的同濟文昌醫院婦產科醫生吳燕玉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120接線臺轉來的一通求助電話,讓她不得不抖擻精神,迎接這必定忙碌的一天。
“兒媳婦快生了!趕緊來幫幫忙啊!”電話的那頭,是文昌市重興鎮重興村南文城村小組29歲孕婦陳奕轉家人焦急的聲音。幸運的是,吳燕玉作為駐點重興鎮的醫生,此時正與一臺救護車一起待命。
陳奕轉所在的南文城村,距離重興鎮衛生院不過10分鐘車程,但此時21號臺風“莎莉嘉”的7級風圈已進入文昌,不少樹木都已經倒伏。吳燕玉清楚的知道,每晚一分鐘,路都將更難走。
叫上待命的救護車司機黃田鶴和助產護士,吳燕玉順利接上了陳奕轉。“宮口已經打開,孕婦隨時可能臨盆,情況緊急。”吳燕玉回想起早上的情況,坦言自己甚至做好了在救護車上接生的準備。
但作為醫務人員,最大限度保障孕婦的平安是天職,經驗豐富的吳燕玉腦中已經閃過了多種方案,獲悉情況的文昌市衛生局也向沿途的重興鎮、會文鎮及邁號衛生院發出了求助,但卻得到了早已停止接生的回答。
36公里外的同濟文昌醫院,是對孕婦最負責的選擇。但那時風越來越大。
“平日里最多50分鐘的路程,這次走了近3個小時。”回想起沿途遇到的障礙,經驗豐富的黃田鶴也感嘆猶如生死時速。
救護車剛出發,倒伏的樹木就成了最大障礙,除吳燕玉需保障孕婦安全外,黃田鶴和護士甚至兩度下車清障。但還沒走出重興鎮,粗大的斷木就再度擋住去路。
暴風雨中的清晨,這輛“孕育”著新生命的救護車最終收獲了重興鎮救援隊的幫助,油鋸清障,也打開了生命之路……
上午10時,同濟文昌醫院的產房前,陳奕轉的婆婆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母女平安,恭喜啦!”吳燕玉專門走到門前傳遞這一喜訊,而她也終于可以松口氣,這個早晨,對她而言有些太過漫長。
而剛剛喜獲千金的陳奕轉,精神也很好。
“名字還沒想好。”當被問到女兒的名字時陳奕轉回答:“但一定會是個有意義的名字。”
瓊海
孕婦大出血,消防醫生同施救
18日5時30分許,瓊海消防支隊接到石壁鎮政府通知,石壁鎮一孕婦臨產,瓊海消防支隊石壁組消防官兵第一時間從石壁出發對嘉積方向道路進行清障,開啟了一條生命之路。7時32分,孕婦順利生產一名男嬰。
18日,受臺風“莎莉嘉”影響,沿路好多樹木被刮倒。此時,石壁鎮一名孕婦出現大出血,危在旦夕,瓊海消防支隊石壁組消防官兵爭分奪秒不顧風雨的擊打鋸開樹干,進行道路清理。120急救中心醫生趕來后,消防官兵完成清障任務并駕駛消防車一路護送救護車到孕婦家中進行救治。(記者丁平通訊員樊驍)
海口
醫務人員風雨中轉移產婦
隨著一聲哇哇啼哭,黎敏產下了一個3.3公斤的男孩。“都是大家的幫助,能讓我在臺風天里順利產子。”接過襁褓中的孩子,黎敏感激地說道。
今天(18日)凌晨4時,風正大,雨正猛,家住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中稅村合攏村小組的產婦黎敏突然覺得肚子痛得厲害,被大坡鎮衛生院派車接走。但由于大坡鎮衛生院醫療設備和處理難產技術有限,沒辦法進行順利接生,情況非常危急。
受臺風影響,很多樹枝都倒在路上,在瓊山區衛生局和海口市衛生局協調下,緊急調動了云龍鎮急救站的急救車輛趕往大坡鎮接產婦往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并組織民兵應急隊對道路進行清障。
11時10分產婦被送到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13時20分,她順利產下了健康的寶寶。(記者計思佳葉媛媛通訊員林先鋒梁艷華)
瓊中
清障20公里,打通“生命線”
昨(17日)晚10時左右,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吊羅山鄉太平村上堂村小組高齡初產婦黃英蓮出現臨產征兆并被送往太平農場醫院,今天清晨6時,因胎兒胎心音弱,產婦需轉院至瓊中縣醫院待產。
由于整夜的狂風驟雨,路上布滿了倒伏的樹木,120急救車受阻無法通行。瓊中中隊迅速出動處置,清理了20公里的路障后,今天中午11時27分,消防官兵安全把黃英蓮護送至縣醫院。
經過緊急救治后,目前病人及胎兒情況穩定,正按照產程等待生產。
10月18日,在同濟文昌醫院,陳奕轉的寶寶降生。(見習記者郭暢通訊員朱德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