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美國民主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同時也是互聯網自由概念的主要倡導者,其在國務卿任內推動基于互聯網 自由的網絡外交,積極促成中東北非等地的“阿拉伯之春”,也長于利用互聯網 自由對中國、俄羅斯等國施加壓力。
????阿桑奇,從2010年開始,持續在爆料網站“維基揭秘”上披露美國政府決策與美國國內政治的相關內幕文件,從另一個側面,以美國為標靶實踐希拉里倡導的互聯網自由。從阿桑奇的系列遭遇中,人們可以深入觀察希拉里倡導的互聯網自由的準確內涵。
????厄瓜多爾在美國提醒下“行使主權”
????最近,阿桑奇與希拉里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發展:10月17日,“維基揭秘”發布消息稱,正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處于政治庇護狀態的“維基揭秘”創始人阿桑奇被臨時切斷了與互聯網的連接。這個消息后來得到了確認:厄瓜多爾外交部18日稱,由于“維基揭秘”泄漏了大量可能會影響美國大選的材料,因此該國對駐英國大使館實行了上網限制;在聲明中,厄瓜多爾外交部明確指出:“厄瓜多爾尊重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不參與競選進程也不支持任何候選人。”因此,厄瓜多爾“行使自己的主權,臨時限制駐英國大使館訪問部分通信系統。”
????在此之前,10月11日、12日,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歐內斯特連續就“維基揭秘”以及俄羅斯黑客披露美國民主黨大選相關材料等回答記者提問,他宣稱美國情報界認定相關材料的披露是俄羅斯政府支持的,以干涉美國國內政治(總統選舉)為目的的行動,因此美國政府要做出適當的“反制”,并暗示其中包括在美國本土采取防御性行動,以及在國外網絡空間采取攻擊性行動。
????接著,10月15日,“維基揭秘”披露了一批新的材料,主要內容包括據信是希拉里對華爾街金融精英的講話,承諾當選后真實的政策會更加照顧精英,而非對精英不滿的美國民眾。隨后,就出現了厄瓜多爾政府“突然想起來”的行使主權斷網事件。期間的一個插曲是,美國國務卿克里據說向厄方傳遞了相應的信息,厄政府這才在克里的提醒下,想起要行使自己的主權,避免阿桑奇從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干涉美國的內政。
????這本質上是一個新瓶裝舊酒的故事:倡導互聯網自由的希拉里,裝的是積極為美國金融壟斷資本服務的舊酒;希拉里版本的互聯網自由,裝的是以美國國家利益、金融壟斷資本利益以及資本代言人利益劃線的舊酒;在此過程中,歐美媒體裝的是唯美國政府馬首是瞻的舊酒。而克里傳話提醒厄瓜多爾行使主權、切斷阿桑奇上網,復制的是2010年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邁克?麥考爾打電話提醒美國最大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不要為一個正在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網站(“維基揭秘”)提供服務的故事,那個電話之后,亞馬遜就直接把“維基揭秘”的數據服務給停了。
????單一國家無法控制全球網絡空間
????被這種故事籠罩下的互聯網自由,本質上是一種套路。但雖然這是一種套路,還是有必要認真觀察:
????其一,盡管是套路,但美國政府在網絡空間憑借長期的意識形態優勢和巧妙的操作手法,仍然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對中國的部分特定人群。筆者的一個同事就很認真地相信,是厄瓜多爾政府切斷了阿桑奇上網,和美國政府無關。這種觀點背后是某種樸素而自發的親美情結,這種情結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市場。這倒不是說非要從親美變成仇美,事實上國際關系也好,大國戰略博弈也罷,基本要求是回到問題和事實,而不是受某種情緒支配。
????其二,美國正在以個案形式突破一些此前堅持的觀點,有了新變化,而這種新變化有可能構成中美乃至全球在網絡空間建設完善行為規則的契機。在白宮新聞發言人的發言中,一個國家支持非國家行為體,使用黑客攻擊手段竊取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材料,然后在目標國特定政治節點 (如領導人換屆) 時加以披露,被看成是一種需要以國家力量加以回應的行為。顯然,無論俄羅斯,還是中國,亦或其他國家,都有理由用同樣的標準去看待和衡量美國,比如美國國務院在希拉里任期內拿出3000萬美元資助針對中國、俄羅斯的網絡敵意傳播,比如某些以美國為主要活動基地的非政府組織,形成了持續對中國政府網站進行黑客攻擊,并在領導人換屆前后披露相關材料的例行游戲等。或許到了認真談一下行為規則的時候了。
????其三,美國自身的舉動,告訴其他所有國家,美國版互聯網自由的本質正在日趨暴露。美國無權壟斷互聯網自由的定義,互聯網自由本身的發展,已經證明不可能有單一國家控制全球網絡空間。希拉里在出任國務卿時,被“維基揭秘”刺激,先后發布兩次近乎截然不同的互聯網自由演說,在第二次互聯網自由演說中,希拉里已經撕破了一半臉皮,公開說,衡量互聯網自由,必須看是否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次,希拉里以及美國政府則撕掉了另一半臉皮,明確設定了華爾街人規范:只有華爾街及其代表認可的,才能在網上爆料;爆料如果不符合華爾街及其代表的心意,那么就要給點顏色看看。這里的華爾街人及其代表,并不代表全體美國人。諷刺的是,這些人現在在美國國內,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普通美國民眾不滿的對象,他們發泄自己不滿的主要方式,是互聯網和選票。但這種在表現形式上符合互聯網自由的表達乃至反抗,則遭到了美國政府非常嫻熟的壓制。
????值得慶幸,或者說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以希拉里為典型代表的美國精英將發現他們無法從根本上左右互聯網自身的發展;希拉里在6年前親手扔出的互聯網自由回旋鏢,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瞄準著當初的投手,悄然飛了回來,并將再次鮮活地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作者沈逸)
????(作者系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