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21日發布《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分類施策,實行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記者就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蒲宇飛。
不是簡單提高福利
問:看到“增收”這個字眼,很多人會關心是不是要漲工資?
答:《實施意見》的核心是激勵導向,不是簡單漲工資或提高福利,而是通過有效激勵,一方面激發創收創富的內生動力,一方面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
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就是要分群體施策,找準各自的重點,比如技能人才關鍵要實現技高者多得,新型職業農民關鍵是推進職業化,小微創業者關鍵是降低創業成本,科研人員關鍵是實現工資性收入、項目激勵、成果轉化獎勵等多重激勵,企業家關鍵是解決產權保護法治化,基層干部隊伍關鍵是完善工資制度,困難群體關鍵是提升人力資本。
問:為什么選擇這七大群體?
答:意見提出的七大群體代表了勞動者中的大多數和關鍵少數,如技能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代表了廣大工農,科研人員代表了創新人才,基層干部隊伍代表了各級干部。
激勵計劃針對的是七大群體,但面向的是廣大城鄉居民,聯通二者的關鍵就是這七大群體的帶動引領能力。從調研情況看,這些群體都具有較強帶動能力,如科研人員激勵可帶動整個知識分子階層,技能人才可帶動廣大產業工人,新型職業農民帶動的是廣大農民。
從數量看,這七大群體大致覆蓋兩三億人口,帶動效應發揮后,可能拉動的人數將是幾倍。
問:一些群體,比如醫生和教師,為什么沒有納入激勵計劃?
答:一些沒有明確提到的群體,可能會有失落感,但基本都能在七大群體中找到定位或參照系。比如教師和醫護人員,一方面有專門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科研人員激勵計劃中找到定位或參照。
激勵計劃不是吊胃口
問:激勵計劃如何轉化為百姓錢袋子中的真金白銀?
答:激勵計劃不是吊胃口,而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讓每個群體都能通過辛勤勞動增收致富,提升獲得感。
為此將實施六大支撐行動,以各級政府為主體,面向七大群體和全體城鄉居民,解決政策、制度、技術支撐問題。
一是基礎支撐。促進就業,從根本上解決收入之源。二是能力支撐。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三是托底支撐。建立社會保障安全網,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四是渠道支撐,財產性收入開源清障,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五是環境支撐。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六是技術支撐。完善收入統計監測系統,為收入分配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七大群體增收路線圖
1技能人才:技高者多得
【增收路徑】“一橋三通道”:“橋”是技能培訓。“三通道”包括晉升通道,向上增加職業技能標準等級;認證通道,建立職業資格與相應的職稱、學歷可比照認定制度,技能人才也能“當教授”;進城通道,為技能人才在大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提供支持。
2新型職業農民:加快職業化進程
【增收路徑】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增收能力,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教育培訓發展相關規劃,定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挖掘現代農業增收潛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鼓勵農民共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增加經營性收入。拓寬新型職業農民增收渠道,多渠道增加農民集體和個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權收益、資產收益。
3科研人員:工資、項目、成果轉化多重激勵
【增收路徑】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通過工資性收入、項目激勵、成果轉化獎勵等多重激勵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工作。
4小微創業者:降低創業成本
【增收路徑】清除創業壁壘,降低創業成本,健全創新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包括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制度規則,研究完善商業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5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保護產權 穩定預期
【增收路徑】針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完善對組織任命的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激勵機制,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6基層干部隊伍:差別化激勵 陽光化保障
【增收路徑】完善工資制度,健全不同地區、不同崗位差別化激勵辦法,建立陽光化福利保障制度。
7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增收路徑】推進產業扶貧濟困,強化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實施電商、旅游、光伏扶貧工程。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鼓勵、引導具備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積極就業,增強其就業動力。
?
相關鏈接:
國家發改委互聯網大數據分析首家省級分中心落戶海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