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何時入軌、交會對接何時進行、某時段由哪個測控站跟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所有動作都在一對“鐵俠組合”的規劃和“翻譯”下注入計算機,確保地面對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精準跟蹤與控制。
這對“鐵俠組合”,就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負責規劃計劃工作的朱華和周占永。
“俠之大者”,是朱華的電腦桌面簽名。所以,大家都稱呼他“朱大俠”;而周占永,長得壯實,聲音渾厚,素有“鐵漢”之稱。
從神舟二號飛行任務至今,他們已是16年的老搭檔。在測控計劃崗位上,他們一起合作,通過一個個計劃、指令,將飛船送到指定的位置。
“我們的測控計劃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按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的飛行軌跡織成一個‘天網’,從而能有效地捕捉信息。”朱華這樣描述他的工作。
“我的任務,則是在‘0’和‘1’構成的世界中,把各種指令‘翻譯’給電腦,讓它自動操作,這樣就能把人從繁雜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周占永說,“如果不把任務輸入計算機,所有的指令都需要人手動發送,工作人員的勞動量將無法估計。”
“在載人飛行任務中,包括返回、緊急撤離等都有各種應急模式。任務中,可能一個小時涉及好幾十種模式,幾十萬條指令。這就需要形成周密的計劃。”朱華說。
由于有航天員的參與,載人交會對接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對故障處置的時效性要求也更高。這也就意味著,應急計劃的生成要求更加嚴格。
“應急計劃要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整個飛行計劃的完成,一方面要保證計劃本身正確,另一方面要確保計劃生成的快速、精確,絕不能出錯。”周占永說。為此,周占永和同事們制訂了20多種應急對接預案。
交會對接要對兩個飛行器進行跟蹤測控,需要處理的數據量成倍增長,留給地面處理運算的時間很短。高速飛行的兩個飛行器對接時,對空中位置和姿態要求極高。注入計算機的指令必須環環相扣,稍有不慎就將影響任務全局。關鍵時刻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都決定著航天員的安危。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隨著伴隨衛星的釋放,任務將涉及三個跟蹤目標。周占永說:“我們需要對三個目標進行規劃,還有地面測控資源的規劃,配合天上三個飛行器的各種動作,雖然難度很大,但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和信心。”
?
?
相關鏈接:
空間站日本宇航員看中國發射神舟飛船,感覺“中國真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