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5日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根據最新公布的《2015青海省水資源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進入21世紀后的15年,“中華水塔”水資源由前期的偏枯態勢已總體轉豐。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和黑河的發源地,是中國重要的水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
《公報》顯示,總體來看,青海省水資源2001年至2004年以偏枯為主,2005年以后總體轉豐,其中2005年、2009年、2012年、2014年偏豐程度最大。
盡管2015年青海省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偏少17.2%,導致當年該省水資源總量589.3億立方米的數值較多年平均偏少6.7%,但仍高于2001年至2004年的部分年份,不影響“中華水塔”總體轉豐的態勢。
以“東南亞母親河”瀾滄江(流出中國境內后稱湄公河)為例,在水情較好的2014年、2012年,青海省內徑流量增幅明顯,比多年平均分別約多出50%和30%。
因地表徑流持續充盈,近年來,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豐水期的面積也一再刷新紀錄。今年,青海湖面積實現十六年來最大值。
一向以戈壁灘示人、給人干旱印象的“聚寶盆”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多條河流水情較好。如2015年,柴達木盆地多條河流徑流量與多年平均相比多出近三成,2012年,超出五成之多。
在青海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竣工驗收會上,青海省副省長嚴金海介紹,從2005年開始持續發力的生態保護建設,使得三江源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里,林草生態系統水資源涵養量增加28.4億立方米,黃河源頭本已消失的“千湖美景”得以重現。
?
?
相關鏈接:
海南依法廢止涉及醫療服務和水資源價格相關政策文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