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單’封你賬號你信不信!”25日,國家發改委就雙11電商信用建設有關情況舉行了發布會。政府部門、社會各界、電商平臺共同發起反“炒信”行動。該行動對失信主體的處罰非常明確具體,根據情況,平臺可實施屏蔽刪除失信主體賬號,限制入駐平臺、限制推廣等措施,更甚者可刪除其社交媒體賬號。
“炒信”危害大,呈職業化、專業化特點
“炒信”顧名思義就是炒作信用。大家在網購時,通常會參考商家信用等級或商戶的評價,信用等級高、好評多的商家無疑會聚集更高的人氣,所以“炒信”就出現了。
對此,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說道,近年來,網絡失信問題也比較突出,特別是虛假交易、刷單炒信、惡意差評以及濫用、泄漏和倒賣個人信息等違紀違規行為,破壞了網絡生態環境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而且“炒信”還呈現出職業化、專業化的特點,“炒信”組織內部分工明確,有獨立的行規、準則,產業鏈規模越來越大,對電商健康發展的危害越來越突出。
如何預防和整治“炒信”?
“炒信”危害這么大,該如何預防和整治呢?據發改委相關人員介紹,11家主要電商雙11前會簽署《守信踐約書》,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營造雙11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糯米、奇虎360、蘇寧易購、唯品會、亞馬遜、當當網、中糧我買網、58同城等。
另外,反“炒信”信息共享也將實施。發揮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總樞紐和信用中國網站的總窗口作用,發布涉電子商務的受懲黑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進行公示,供社會各界參考使用。
企業也將聯合推進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反“炒信”信息共享。25日,阿里巴巴、騰訊、京東、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順豐速運等八家企業還共同簽訂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協議》。
為預防和整治“炒信”,國家有關部門和企業還將開展信用風險預警和評估;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具體而言,電商平臺要積極推進帳號實名制認證,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居民身份證號碼為基礎,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比對和約定交換,基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炒信”行為聯合懲戒子系統,建立共享并定期更新“炒信”黑名單。
懲戒:平臺可刪失信主體社交賬號
不難發現,反“炒信”行動計劃中,提到對各類嚴重失信主體建立“炒信”黑名單,而且會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為“炒信”行為提供賬戶服務,數據服務,技術服務,物流服務,資金服務,信息服務的單位、個人、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等內容。
除了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單”,還要對“炒信”主體進行聯合懲戒。平臺企業對失信主體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新設立賬戶,屏蔽或刪除現有賬戶,限制發布商品及服務,限制參加各類營銷或促銷活動,扣除信用積分,降低信用等級,限制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限制賬戶權限權利,降低搜索排序,限制嚴重失信寄遞物流企業入駐電商平臺,辭退并通報建議同業機構不予錄用嚴重失信寄遞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等,查封或刪除社交媒體帳號,限制網絡廣告推廣等。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25日在發布會談及“雙11”網絡促銷誠信體系建設時表示,失信記錄完整,并且企業名稱里含有“電子商務”字樣的聯合懲戒對象共19829家,已經安排在信用中國網站進行公示。
專家解讀
——電商平臺有縱容“炒信”嫌疑 政府機構介入很有必要
這次反“炒信”行動,恰逢雙11前夕,這對即將到來的雙11會產生什么影響呢?知名電商觀察家魯振旺接受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采訪時表示,主要可以營造雙11良好的購物氣氛,保護消費者權益。
不過魯振旺強調,現在一些“炒信”手段已經很高明,所以“炒信”不會完全杜絕。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道,從原來的“炒信”情況來看,有些電商平臺為了營造虛假的繁榮,縱容或默許商家“炒信”,這其實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所以第三方尤其是政府機構的介入很有必要。
朱巍還說道,“即便如此,‘炒信’行為也很難完全杜絕,一是因為電商平臺上商家太多;二是因為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健全,存在滯后現象。”
受此次反“炒信”行動的影響,今年雙11電商銷售情況會受影響嗎?魯振旺說道,雙11已經成為全民購物狂歡節,還是有很多真實的購物需求的,而且隨著消費的升級,整體上看,今年雙11的銷售成績并不會受到影響。(完)
?
?
相關鏈接:
“雙11”如何放心網購食品?海口食藥監局:留意商家資質
天貓雙11狂歡夜首批嘉賓公布 全球大批文娛大咖將現身
天貓“雙11”升級:直播全球潮流盛典“邊看邊買”
雙11啟動 阿里旅行成“全球買全球賣”戰略急先鋒
純電商晚會還有出路嗎?雙11用戶渴求新玩法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