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韋瑋 通訊員陳創淼
自海口開展社區戒毒康復工作以來,為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強戒人員的戒治成效,海口秀英區海秀街道辦采用“六位一體”(即街道辦領導、社區干部、社區醫生、片區民警、志愿者和家屬共同幫扶戒毒人員)的工作方式,對符合條件且自愿接受照管的“解戒”人員,對其開展為期3年的照管和幫扶,成功戒斷戒毒康復人員多名。這些人員目前大多數都走上了工作崗位,通過努力勞動,重新贏得大家的認可。
戒毒工作向社會延伸 “癮君子”回歸正途
剛從學校回到家中,阿龍(化名)便拿起掃帚,掃著母親擇菜留下的壞菜葉。如今,家是阿龍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是他重返社會的堅強后盾。
看阿龍現在的狀態,誰也不曾想到,從2003年開始,因為吸毒,他數次被強制隔離戒毒。而讓人欣慰的是,2015年年初解除強制隔離戒毒至今,阿龍再也沒有碰過毒品。“如今我斷絕了與所有毒友的交往,靜心地過自己的生活。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被一所學校錄用當門衛,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用于補貼家用。”阿龍說。
阿龍的改變,一方面源于內心的醒悟,一方面得益于他所居住的社區建立了后續延伸管理。
為進一步鞏固阿龍的戒治成效,長秀社區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等經常上門和阿龍聊家常,協同開展管控和幫扶,勸導他堅持參與政府倡導的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為了減輕阿龍一家的負擔,海秀街道辦不僅承擔了阿龍治療期間的藥物費用,還偶爾補貼一些就醫往返的路費,讓其安心戒治毒癮。
對于阿龍如今的改變,鄰居陳阿姨說:“他現在很勤勞、懂事,從學校下班回來就立馬幫父母做一些家務,發了工資還會拿出大部分給家里補貼家用。”
后續管控幫扶助力 戒毒人員感恩回報社會
解除強制隔離戒毒至今已4年多的阿英(化名)再也不愿觸碰毒品,更不愿回憶多年前那段噩夢般的吸毒史。那時,因為吸毒阿英花光了自己辛辛苦苦存的一大筆積蓄,到處撒謊騙錢買毒品吸食,甚至還把姐姐家的電飯鍋偷去當掉。
作為單親媽媽的阿英,為了擺脫毒癮的困擾,承擔起對女兒的責任,她鼓起勇氣努力找工作。可因為有著吸毒史的經歷,招工大門總將她拒之門外。
社區干部了解情況后,不僅經常到家中和在微信里鼓勵她積極面對生活,還會不定期地送上一些大米和食用油、慰問金,幫助她和女兒渡過難關,逐漸撿回對生活的信心。
“吸毒人員回歸社會后心理脆弱,面臨就業、生活等諸多壓力,如果得不到關心和幫助,再次復吸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比較大。”金鼎社區工作人員說,幫助戒毒回歸人員解決后續相關問題,不但能鞏固戒毒效果,促進個體康復,也是預防和減少犯罪的有效措施。
值得欣喜的是,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阿英很快找到了一份小區環衛清潔工的工作,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當拿到了再就業后的第一筆1370元工資,她滿心歡喜。阿英告訴記者:“這筆錢我要省著花,除了給女兒買一些文具外,我想給姐姐買件小禮物,感謝她在我迷失的這些年來對我的幫助。”
阿英格外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她對政府、社區工作人員給自己提供的幫助滿懷感激:“感謝大家對我的幫助,我這輩子都還不完。我會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只要社區有需要義務幫忙的,我都愿意全力以赴。”
(海口網10月27日訊)
?
?
相關鏈接: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