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謝,最近在網上又看到啥好項目,別忘了給我也介紹下!”“爸媽,快過來看,弟弟在那邊等著呢!”……網絡早已走進千家萬戶,但對海南西部儋州海頭鎮紅洋村這個貧困村村民來說,卻是個新鮮事物。
2016年1月,王祖波從共青團海南省委來到紅洋村擔任“第一書記”半年后,通過多方協調,結束了紅洋村無寬帶網絡的歷史。
寬帶通了 跟外界接觸的路也寬了
紅洋村長期以來沒有寬帶網絡,村里不能寬帶上網,手機信號也不好,在村里手機經常沒信號。這讓村里的年輕人感到非常落后,很多人外出打工后都不愿意回來。
“早就希望有人幫助我們解決網絡問題,這個難題最終被王書記克服了!”村民羊文堯說。
村里要接通網絡,王祖波首先要解決架設光纖寬帶問題。有了光纖寬帶,網絡自然就能通了。但架設光纖寬帶過程中,由于涉及到占用個別村民的土地設支撐桿,一開始遭到抵制。“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大家都不希望占用自家土地,但又希望開通網絡。最終經過村委會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才說服村民?!蓖踝娌ㄕf。
“村里有了寬帶,村民辦事也不必到鎮上了,十分方便,我們還在互聯網上打造紅洋村門戶網站,拓寬了紅洋村與外界接觸的渠道,很多村民現在都在網上查詢,找致富項目?!贝逦瘯魅沃x非笑著說。
種桑養蠶 家門口收入不比打工差
儋州市委市政府計劃在農村發展種桑養蠶項目的消息一傳到王祖波那里,他立馬動了起來?!斑@個項目采用‘政府+公司+農戶’模式,政府為農戶免費提供桑苗、建蠶房的資金,農戶出地并管理,公司負責提供桑苗和技術支持,培訓桑農并確保至少按最低價回收蠶繭。了解這個信息后,我馬上向鎮委請示,希望將這個項目落地在紅洋村?!蓖踝娌ㄕf。
王祖波一方面組織村干部、村民積極備耕,一方面邀請公司領導、技術人員下村實地調研,確認了紅洋村具備種桑養蠶的絕大部分條件。最終,首批種桑養蠶項目落地紅洋村。
今年4月4日,第一批桑苗運到紅洋村。接著王祖波向海頭鎮委和共青團海南省委反映紅洋村灌溉難題,爭取資金在田頭打井,解決灌溉問題。問題的一一解決,換來的是桑苗的茁壯成長。一個成年勞動力可以管理5畝投產桑園,全年養蠶25張,最低可實現純收入2.7萬元左右,最高可收入4萬元以上。全年養蠶時間120-150天,在家門口就能達到或超過外出打工收入。目前已在紅洋村整村種植桑樹368.8畝,9戶貧困戶參與該項目,種植面積50畝。
推動發展種養殖業和綠色環保扶貧項目落地的同時,王祖波還帶領村民發展養羊合作社、開展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建起籃球場等,讓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這里的村民最盼啥
希望光伏發電
盡快走進家里
“王書記啊,我們村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做什么產業都離不開水。水渠修不到田地,一年下不了幾次雨,你說能種啥?”“以前也有老板過來想投資,看到這里的條件都走了?!绷胰债斂?,焦土枯禾,一年四季干旱少雨,田地無井無渠,用電抽水投入太高……這是紅洋村的生態狀況。
如何把劣勢有效地轉變為優勢?“光伏扶貧”讓紅洋村村民看到了希望。
據了解,光伏發電項目收入可靠穩定、維護簡單方便、無需看管,目前國家也有政策支持,而且這個項目在安徽、湖南等地已有成功的范例。如5千瓦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需4萬元的投入,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可在自家房頂上搭建,使用年限為25年,每年產生的電量由電網公司收購,收購價約為1元/度,年收入約7000元,6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此后19年的收入即為純收入。
王祖波在一次扶貧會議上了解到光伏扶貧模式后,立刻回到村里,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此事。
看到王祖波來村里,村民們紛紛圍上來議論光伏發電的事,大家都希望了解光伏發電,希望能夠幫大家解決種植劣勢。
“陽光是紅洋村最富足的免費資源!大家一直以來最犯愁的火辣辣的太陽,竟然可以轉化成一筆財富!所以我們很多村民都認為這是比較符合我們村情況的發展模式。”村民羊正倫說。
據了解,在共青團海南省委和儋州市扶貧辦、海頭鎮委的幫助下,王祖波已與三家光伏公司取得了聯系,經過實地勘察,兩家公司都表示,紅洋村非常適合發展光伏產業。但光伏設備前期的投入經費對村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開支,如何解決成本問題,成為紅洋村村民急切盼望解決的問題。
村民眼中的“第一書記”
他為改變貧困村面貌
不遺余力地四處奔走
“我們希望王書記能幫我們脫貧,也相信他能幫我們脫貧!”10月17日,共青團海南省委書記蓋文啟一行在紅洋村開展扶貧調研工作時,村民們激動地說。
紅洋村委會主任謝非告訴記者,王祖波不太懂當地方言,但和村民交流十分耐心,筆記本不離手,一筆筆記下的都是村民的需求。“每次來他都背著背包,里面裝的都是關于我們村貧困戶和扶貧工作的資料,他為改變我們村的落后面貌不遺余力四處奔走?!贝迕耜愋∑秸f。
王祖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讓紅洋村的貧困面貌發生了變化,村民們對他,對早日脫貧越來越有信心。
最近,紅洋村的村民都在議論光伏發電是否真正可行的問題,在會上聽王祖波對光伏發電扶貧模式的介紹后,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
扶貧工作環環相扣,打開一個死扣,其他環節也會活起來。群眾有了固定收入,增強了發展信心,農產品種植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按照這樣的發展思路,脫貧就有了速度和路子。
——摘自王祖波駐村日記
?
?
相關鏈接:
精準扶貧要力戒形式主義作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