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濾鏡下,主題失焦怪誰?】
時光回溯至1896年,當年的共和黨候選人威廉·麥金利幾乎“足不出戶”就完成了競選之旅。記者只需每天去他家門口“蹲點”,聽聽他的高論,就能寫稿交差。而當候選人的交通工具從汽車、火車換成飛機,媒體的戰場也從報刊、電臺、電視擴展至網絡。但透過網絡這枚濾鏡,選戰鏡像常常扭曲放大,話題走向常常喧賓奪主,政客和媒體的把握度更低。
10月8日,第12屆莫斯科國際木偶展銷會上,希拉里和特朗普形象的木偶。(新華社/衛星社)
以第三場電視辯論為例。“你是普京的傀儡!”“不,你才是!”這種小朋友吵架式對攻,毫無懸念成了網上不斷翻炒的“梗”。
而當特朗普口無遮攔罵了希拉里一句“臭女人”,“臭女人”立即成為推特標簽語。甚至乎,印著“你才是傀儡”“臭女人”的T恤衫都造了出來。這些“熱點”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兩位主角長篇大論的政策立場失焦。
然而,回頭一想,令主題失焦的始作俑者又算誰呢?究竟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孫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