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如何做到“精”“準”?日前,海口積極開展針對貧困戶的種植、養殖技術培訓,不僅提高了大家的勞動積極性和農業技術水平,更為家庭種養產業幫扶出效果、顯成效保駕護航。前三季度,海口有超過5000人次從中受益。(見海口網報道《給貧困戶送物資、實用技術 海口量身定制脫貧策》)
????精準扶貧深入“實地調查”很必要。精準扶貧,首先要弄清楚“誰是貧困農戶?”“貧困原因是什么?”“存在什么困難?”“如何幫扶?”“幫扶效果如何?”等問題,紙上談兵、盲目幫扶往往會事半功倍。所以,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調查摸底工作很有必要。
????貧困調查從“識別”開始。據了解,省委、省政府日前組織400個調查組,開展了海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扶貧入戶調查,涉及141429戶、599868人。按照統一標準,通過規范的流程和方法,“識別”出真正的貧困村、貧困戶,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為扶貧開發瞄準對象提供科學依據。“書記”下農村,“專家”入田地,實地考察需要幫扶的貧困戶和致貧原因,對開展扶貧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也讓百姓深受感動。
????精準扶貧拒絕“一個方案”走到底。扶貧有共性,也有特性,找到共性和特性就能找到扶貧的“著手點”。每個村到每戶人家,因地理位置、家庭情況、貧困程度不同,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如果照搬扶貧模式,隨意套用“成功經驗”,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導致扶貧工作無效果,做無用功。因此,精準扶貧就應該在深入了解每家每戶的情況下,制定“一對一”幫扶,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戶一方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從“特性”入手,實現真正的幫扶。
精準扶貧要持之以恒忌,“淺嘗輒止”。據了解,海南已有36萬多人脫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特色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些都是持之以恒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果。無論是識別貧困戶、了解貧困原因,還是制定扶貧方案,都不能馬虎懈怠,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做做樣子,脫貧的艱巨任務如何完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