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剛“有錢不要白不要,過了這村就沒這店……”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原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雪輝辦事有一套自己的原則。如果不是東窗事發,李雪輝還覺得自己“講誠信、講原則,敢作敢為”。黨性缺失,貪婪成性,李雪輝心存僥幸、擅越底線,為自己掘下墳墓。2014年11月,他因嚴重違紀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10月2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貪官在事發之前,總習慣忙著退贓,有的甚至忘了受賄金額,超額退贓。然而,也有貪官貪心不足,退贓路上心有不甘,竟然拿回去一半。據報道,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原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雪輝自打有了權力之后,便大肆撈取錢財,在東窗事發前去退贓,可車開到半路時又不舍,自己又留下了一半。在筆者看來,“退贓路上拿回一半”是貪欲在僥幸。
難道“拿回一半”就能將賄款變為自己的嗎?由于風聲很緊,一周之后,李雪輝還不是又將當時留下的一半退了回去?就像李雪輝自己所說,他不過是當了回“財物保管員”。但即便如此,貪了就是貪了,都不能改變他腐敗的事實。
有的人貪念一起,就會將底線忘得一干二凈。在正風反腐如此嚴肅的今天,事到臨頭,有的官員還是不知悔改。李雪輝有退贓的表現本不該被否定,但是,車都開出去一般,貪念和僥幸心理就占據了上風。難道這個時候他沒有想到,剩下的一半贓款該如何解釋?贓款退一半與不退又有多大的區別?
其實,貪欲在僥幸不僅體現在貪官退贓方面。梳理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官員在收受賄賂時都有著負責的心理斗爭,從一開始的惶恐不安到后來的主動索要,貪官正是在貪欲的指示下,既僥幸著,也墮落著。
反腐永遠在路上。反腐倡廉走到今天,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反腐沒有終止符,相關部門依舊會嚴打貪官、整治腐敗。同時,對于廣大領導干部來說,應當警鐘長鳴,消除僥幸心理,并不斷增強黨性修養,如此才能堅守廉政底線,才能安全著陸。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