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農和大兒子在絲瓜地里準備種下一季的絲瓜。 記者 史發梅 攝
記者史發梅 特約記者梁崇平
剛剛收了3畝苦瓜,還有1畝絲瓜也只剩下一點點了;水田里養著20多只灰鴨在嬉戲,庭院里養了40多只雞在覓食;危房改造后的新房子特別漂亮。這是美蘭區大致坡鎮龍溪村貧困戶馮學軍的家,一家人積極又勤勞,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政府的扶持幫了我們家的大忙!”下午5點多,夕陽掛在天邊,馮學農依然握緊鋤頭在田間忙活:“把地里雜草鋤掉,我們準備種第二季絲瓜。政府為我們搭了這么好的大棚,不充分利用對不起人。”
這些大棚一共3畝,是今年政府出資1.2萬元為他家搭建的。今年馮家已經在這個新建大棚里收獲了一造苦瓜、一造絲瓜,苦瓜收了4000多斤,絲瓜收了5000多斤,光這兩項的毛收入就達到1萬多元。馮家種瓜菜五六年了,今年的產量和收入最高,這多虧了新的大棚。
“以前種菜很麻煩,一年要搭建一次。”馮學農說,以前都是用竹子搭建,一年要換一次,竹子自己砍,還要買網絲,每年的成本都要1000多元,還不怎么抗風。今年政府幫助建了水泥柱大棚,結實耐用,水泥柱可以用上8到10年,鐵絲兩年才換一次。“以前總想建水泥柱大棚,就是攢不到這么多本錢。”
馮家共有5口人:87歲的老父親,年過五旬的馮家夫婦,還有兩個兒子。一家人都很勤勞,老父親是最好的榜樣。傍晚6點多,天漸漸變黑,氣色很好的老父親才挑著一個擔子回家,擔子里放著幾斤小酸桔。原來他剛剛采摘小酸桔回家。老父親閑不住,每天早上6點起床,吃過飯就去干工,常常要到傍晚才收工回家。
雖然如此,但馮家還是很窮。原因在于小兒子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每年的學雜費比較高。可是全家種瓜菜才收入1萬多元,大兒子馮松出去打散工,一年收入最多一兩萬元。因此,馮松至今未婚:“家里沒錢,以前住的還是危房,誰愿意嫁給我呢?”
馮學農妻子和大兒子站在自家新房前。 記者 史發梅 攝
如今,馮松不再為新房苦惱。政府出資6.1萬元,馮家借來6萬元,今年建成了一棟90平方米的漂亮房子。這讓馮松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希望。其實,馮家全家人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過去不敢種太多,夠吃就成。因為沒有技術,怕種不好;種好了又怕沒有銷路。”馮學農興奮地說,他過去從來沒有較大面積種植葉菜,卻剛剛種下了1畝上海青和小白菜。
大致坡鎮委書記劉娜解釋說,這是因為鎮上為了推廣葉菜種植,已經舉辦了三期瓜菜種植技術培訓。馮學農和妻子每期必到,收獲很大,有了種好大面積葉菜的信心。“現在我們已經和海口市菜籃子集團談好,貧困戶種植的葉菜都將按照市場價進行保底收購。”劉娜說,這樣可以幫助市里解決葉菜供應問題,還可以推動精準扶貧。
在政府的不斷支持下,馮家對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越來越大,他家希望進一步擴大苦瓜和絲瓜種植面積。
“馮家已經提出申請,我們準備籌資為他家再搭建兩三畝水泥柱大棚。”大致坡鎮委副書記林芳武說。
(海口網10月31日訊)
?
?
相關鏈接:
1000多只小雞給屯昌縣大顏村困難戶帶來脫貧新希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