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
“爆炸式”城市化進程中的水貝村
雖然是珠寶產業的集聚中心,但許多年來,水貝村并沒有因珠寶而變得“光鮮”,街道狹窄而陳舊,人群雜亂,村里的高樓很少,治安事件屢屢發生。在周邊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水貝村顯得“落后”、“陳舊”。
深圳羅湖區一位規劃部門的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近年來,深圳的城市化進程呈現“爆炸式”。原來不起眼的水貝村的價值一下凸顯了出來。在水貝村工地周邊溜達,可以看到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特力珠寶大廈已經進入招商階段;水貝珠寶國際廣場已經封頂,主塔樓高度突破200米;水貝金座、水貝銀座、金展珠寶廣場、興龍黃金珠寶大廈等大樓也即將投入使用。
在2015年,深圳的地價和房價高歌猛進,土地拍賣市場上屢屢出現高價地。深圳房價的漲幅全國第一。陳女士2008年在附近以100萬元買下的一套房子,如今市場價已高達500多萬元。由于黃金珠寶產業的發展,大量的產業和居住需求支撐著水貝片區的房價,這里二手房房價已經突破7萬,直逼福田、南山等深圳的一些核心區域。
根據羅湖重建局《關于羅湖區翠竹街道水貝村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水貝村城市更新單元項目早在2013年就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第二批計劃,城市更新單元用地面積53710平方米,項目共包括兩塊用地,其中北部地塊用地位于水貝一路北側,南部地塊用地位于水貝一路南側。
去年,《關于在羅湖區開展城市更新工作改革試點的決定》和《關于在羅湖區開展城市更新工作改革試點的方案》經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成為全市首個城市更新改革試點區。市里簡政放權,加之深圳市政府隨后又推出了東進戰略,水貝的城市更新幾乎瞬間爆發。
故事
村民和租戶的搬離歷程
530桌大盆菜宴給外界造成一種水貝村村民歡天喜地迎拆遷的印象,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村民并不愿意被拆遷,他們對拆遷的賠償也有異議。
一位張姓村民介紹,他家在水貝村的珠寶生意一直很好,拆遷將給他們家帶來較大的損失。他們一家都不愿被拆遷。
一位村民回憶,1:1的拆賠比并不高。而根據合約,商鋪未來并不劃分產權給個人,而是由村股份公司整體持有,僅按目前的商鋪面積占比進行租金分配。這意味著村民享受不到商鋪的升值。這是當年部分村民不愿意簽約的主要原因。
據附近居民介紹,水貝村大規模的拆遷開始于2014年上半年。但由于拆遷補償條件的原因,部分村民不愿意簽約。隨后展開的大規模拆除和封閉通道,把村子切開成無法通行的南北兩塊,切斷了村里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原本日均人流量過萬的道路無法通行,大量商戶最終撤出。
據了解,改造前的水貝村住著來自各地不同階層的人,有私企老板、都市小白領、小商品經營者、搬運工、清潔工、修鞋匠。他們在這里的居住時間甚至超過了許多村里的原住民。
一位在水貝村住了10年的租戶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水貝村拆遷前大約住著數萬人,其中九成是外地打工人群,還有一部分是公司職員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少有水貝村的村民住在這里,他們大都在別處有住房。
北青報記者邂逅了一位在水貝村居住了20年的鞋匠,幾天前在水貝村工地上辦的大盆菜宴席,并沒有邀請他,65歲的鞋匠雖然很坦然地說他沒有資格參加,但眼神中還是帶著些失落。在大盆菜宴結束之后,一位好心的水貝村村民給他送了一包吃剩下的飯菜,鞋匠感激不盡。如今,鞋匠不舍得離開居住了20年的地方,仍然在工地旁擺攤修鞋,但沒有了“水貝村”,他連基本的生活費都難以賺到。
這位鞋匠告訴北青報記者,隨著水電的消失,挖掘機開進村中,許多在水貝村住了10多年的住戶在一夜之間搬離了這兒,昔日繁華的水貝村“墟市”一下變得冷清。北青報記者在工地旁的一家菜館吃飯,潮汕老板娘抱怨,水貝村拆了之后,她做了十幾年的生意一落千丈,現在是勉強支撐。“撐不下去了就回老家去。”
未來
水貝村將打造國際珠寶生態創意城區
2012年,深圳市水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京基公司簽訂了水貝村更新改造項目合作協議書。水貝實業董事長張興祥曾表示,“我們全村人召開股東大會,在京基、佳兆業、華潤、新世界和卓越五家開發商中選一家,最終我們決定選京基。”
京基公司曾經在深圳創造了名動一時的“蔡屋圍模式”,該模式下,村民、村集體、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紅利。蔡屋圍村民們的房屋按1:1的拆遷補償比例置換為京基的商品住宅。另外,通過回遷安置,原農村集體股份公司還獲得6.25萬平方米的高檔新物業。“蔡屋圍模式”成為了深圳城市更新的樣板,由蔡屋圍開始,引發了“核爆效應”,深圳多個舊改片區開始復制“蔡屋圍模式”。
一時,農村集體土地轉化為農村集體股份公司并以股份參與城市化商業進程紅利分享的模式,成了深圳乃至全國在類似的城鎮化改造中廣泛應用的樣本。根據規劃,未來水貝村將打造成“湖畔精品社區、珠寶創意旗艦城”,而水貝——布心片區將整體打造成國際珠寶生態創意城區。
?
?
?
相關鏈接:
深圳水貝村是中國珠寶第一村 大盆菜宴是民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