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8日消息(記者 黎光 通訊員 王媛)10月28日上午,海口保稅國際商品直營中心正式遷入吾悅廣場,方便大家選購質優價美的進口商品,正式加入15分鐘便民生活圈。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酒類、母嬰用品、化妝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商品應有盡有,品種達到1萬多個。這是海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諸多成果之一。
近兩年來,海口對接發展需要,對接市民百姓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著力實施“多規合一”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落實中央和省里統一部署,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同時也讓各行各業及市民百姓享受到改革紅利。
“極簡審批”促進項目落地
落戶海口高新區的康迪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項目從入園到開工建設僅用了45天,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康迪項目是在我省“多規合一”改革下實行極簡審批的首個大型生產性項目。在極簡審批改革推動下,海口高新區生產性項目建設走在全省園區前頭。去年下半年以來,高新區共有36個生產性項目開工,總投資額達185億元。
2015年8月,省政府將海口國家高新區確定為極簡審批改革試點園區之一,高新區管委會在“放、管、服”三方面進一步創新、探索、實踐。極簡審批是在“多規合一”的前提下,通過“規劃代立項”等十項改革措施,采用專家服務、提前介入、全程代辦服務等手段,取消了節水、抗震、節能、排水等前期事項的審批。環評、地質災害、人防等事項統一進行編制或建設。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實行審批后置。
推進“放管服”改革、以“多規合一”倒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結果,是我市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019項減少為306項、核減率70%;同時通過探索“園區極簡審批”,項目法定審批時限由152個工作日壓縮至26個工作日,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70%以上。
“削權”“割肉”降低企業成本
“受益于高新區的‘極簡審批’,朗騰醫療器械項目提前半年施工,節約的成本和提前投產的收益估計在3000萬元以上。”朗騰醫療器械項目負責人表示。
在重點領域改革中,海口十分注重減輕企業的運營負擔,實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減輕運營負擔“雙管齊下”,讓企業“輕裝”前行,充分釋放能量。為企業降成本,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政府對自己“動刀子”,以簡政放權為核心,削自己的權,割自己的肉,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今年7月21日,海口國家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行政監管局成立,這在全省尚屬首例。“此次機構改革,為高新區實行極簡審批、最大限度地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提供了機構保障,同時園區招商、服務、監管形成了閉環鏈條式服務體系,極簡審批試點正在深入發展。”高新區負責人表示。
成立行政審批局后,推行前置審批聯辦、證照聯辦、聯合驗收等,優化管理流程,創新服務方式,以權力的“瘦身”推動企業財務、管理費用等成本的降低。
朗騰醫療器械項目的實例生動說明,行政審批快一些,企業就可能更早一點投產和贏利,節省的成本和增加的利潤就會產生“疊加效應”。同時,海口還從物流、融資、用電、用工、土地等方面入手,研究出臺降低企業成本的政策“套餐”,拿出“干貨”。其中,海口出臺大宗貨物運輸補貼政策,11家重點工業企業運輸成本平均降低10-15%。在企業融資方面,進一步完善“政保貸”等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重點領域改革直指民生
海口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項目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寫好民生這一厚重的賬本。緊緊圍繞“十二大產業”,落實中央“三去一降一補”要求,海口先后出臺互聯網、金融、航運物流、醫療健康、旅游會展、電商、文化體育、電影等10多項產業政策,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不少改革直指民生。
作為第四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去年以來醫療戰線捷報頻傳。今年7月,海口市代表團赴上海進行考察交流,與上海申康、上海六院、上海華山醫院簽訂協議,引進上海六院共建一流的骨科與糖尿病等專科醫院。
人們看到,市委、市政府開展重點項目服務月,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去年10月,市委主要領導現場辦公,解決人事檔案調動、各部門聯合驗收等問題,確保省腫瘤醫院順利推進。
人們看到,各區各部門馬上就辦,盡職盡責。海口市衛生局局長曾昭長動手草擬合同,半夜三更還給上海方面發短信溝通,用真誠感動對方。
今年前三季度,海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房地產去庫存效果顯現,商品住房去庫存化周期縮減到17個月,比1-8月縮短半個月。企業成本下降。1-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的主營成本同比下降1.74元。全市以“雙創”為載體,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不斷擴大優質服務供給。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近60%。
?
?
相關鏈接:
海口百日大行動111個項目開工 累計投資90.4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