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已經不是說不說的事情,而是不得不說的事。在近日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舉辦的青少年性教育研討會上,不少專家都認為,青少年性教育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孩子們不懂這方面的事,而是他們從社會上接收到的關于性的信息要大大超過大人們的想象,大人們需要做的不再是生硬地向他們填塞生理知識,而是正確引導他們通過正規的途徑獲得正確和健康的性知識。
學校的擔憂:
性教育=性刺激?
1921年,瑪麗·斯特普大夫在倫敦開設了全球第一家避孕節育診所,為女性走出家庭、參與社會活動打開了一扇可供選擇的大門。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就是致力于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優質的性與生殖健康宣傳教育與診所服務的公益組織。
過去,當這些從事青少年性教育的NGO組織去和學校談合作的時候,學校的態度其實并不積極,他們擔心的是,主動的性教育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本來學生們沒有探索性的主觀意識,這一教育,反而激發了他們探索性的興趣。可是,在互聯網時代,青少年可以自由獲取信息,千千萬萬的小說網站、自動彈窗、戶外廣告等,都充斥著性的信息。如果學生們是通過這些渠道來獲得性教育,那么他們獲得的信息很可能是扭曲、偏激和錯誤的。與其這樣,還不如讓正規的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進校園。好在現在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主動來邀請NGO組織到學校里開展性教育活動。
高中生已是
性知識的“老司機”
在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舉辦的“你我論壇(性教育青年工作者論壇)”上,從事性教育的志愿者王欣就提出,在很多老一輩人的眼中,包括她之前看過的一些性教育文獻中,大家都普遍認為高中生性知識十分缺乏。比如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高中生性知識、性觀念、自尊特點及其與性行為關系研究》論文中,專家通過調查發現對性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不到20%。“十年過去,很多情況都發生了變化。雖然現在在學校中我們還是很少能接觸到正規的性教育,但通過我們的‘自學成才’,我們實際上對性已經有了超乎長輩想象的了解。”這位志愿者雖然沒有做過專業的調查,但根據她在班里的初步觀察,班里有38個人,至少35個,不管是男生、女生,還是害羞的、開朗的,都看過色情小說或者視頻。“我們班的情況絕對不是偶然,其實現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已經至少是理論上的‘老司機’了。然而,通過這些不正規的途徑獲取的知識科學不科學,有待商榷。”
志愿者們發現,他們總是想要扮演老師的角色去科學地普及性教育。但后來大家慢慢發現,對于現在的這一代孩子來說,就算沒有老師沒有學校系統的教育,性知識并不缺失。孩子們并不需要填鴨式的發送枯燥的生理學知識,也不需要那些老掉牙的生理衛生課本。一些扭曲的觀念已經深深影響了他們,需要正規的性教育來進行正確的引導。
一個惡作劇
帶來終生“創傷”
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的性教育項目主管王龍璽提到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女孩書包里的衛生巾掉出來被后邊的男同學撿到,男孩不知道是什么,或許他還以為是一個大號的創可貼,于是就把它悄悄貼在了女孩的背后,課堂上老師叫女孩站起來回答問題,全班哄堂大笑。男孩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處分。
而另一位女孩的情況則是這樣的:她第一次來月經時,姐姐把她帶到衛生間,打開角落里的一個柜子,里面放著衛生巾,告訴她以后這里就是她的小秘密,不能讓別人看到、知道。這一幕恰好被女孩的母親看見了,于是母親把全家組織起來,為女兒開了一個慶祝會。母親說,這是非常正常且美好的事情,象征著她有了帶來新生命的能力,不需要當成秘密藏起來,還鼓勵她,今后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和煩惱都可以主動、公開地和家庭成員討論。這個女孩如今已為人母,她非常感謝母親,因為許多年來她發現周圍的女性朋友提到月經都會覺得麻煩或羞愧,覺得很臟,而她始終記得那天慶祝會美好的感覺,讓她在一開始就對月經有一個非常積極和正面的印象。
專家總結時說:“第一個故事中學校不但沒有履行性教育的義務,還因為一個和性有關的惡作劇而給一個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第二個故事卻讓人感到溫暖,很多女孩聽完第二個故事后都感慨如果自己當時也能接受這樣的教育會有多好,因為社會中大部分人對于月經的認識都是麻煩或骯臟,即便它本身代表的是創造生命的能力。”
慈善項目
難見性教育議題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前不久發布的《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兩成的大學生有過性行為,在有過性行為的人群中,11%曾有過懷孕經歷,9.9%的人有過人流經歷。而56%的調查對象表示曾接受“學校開設的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相關的課程”,34%表示未接受過學校的相關教育,10%則表示“不清楚”。這份調查報告最后得出結論——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當代大學生對性行為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戀愛、性行為以及多性伙伴等行為發生率逐漸上升,由政府倡導的全面性教育政策迫在眉睫。
可是,我國性教育的現狀又如何呢? 2015年的中國慈善項目展覽會,1300余家參展組織中只有一家性教育組織;國內知名的青年公益論壇——春暉論壇,2015年之前五屆沒有做過性教育的議題;兩年一次的中國公益教育組織年會也少見相關內容。貧困、醫療、權利等主流慈善議題很少納入性教育,而性教育與社會性別視角對于這些發展主題有重要的作用,主流公益議題納入性別視角將更有助于這些社會問題的解決……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曾經發表過評論說:“面對青少年非意愿懷孕,社會上一般傾向于責備女孩本身——是她們自己導致了懷孕。但實際上,青少年懷孕通常不是她們有意選擇的結果,而是源于她們無法做出科學選擇或者她們難以控制的因素,這是女孩無法或很少擁有獲得教育、工作、信息及相關健康服務的結果。”
性教育應納入
義務教育體系
王龍璽認為,從國家層面看,性教育最好的保證就是將其納入教育體系。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也指出“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此外,另有7個全國性政策文件或法規提到過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然而除《發展綱要》外,其他文件只說明了要求,并未有相應的制度保障。而《發展綱要》中也只是說“性與生殖健康”而非“性教育”。根據國際國內學界通行的性教育體系,“性與生殖健康”只是“性教育”的多個內容之一,其他例如“社會性別”、“關系”等對青少年的發展同樣重要。
而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強調,在性教育中除了生殖健康常識的普及外,注重正確就醫行為的培養同樣關鍵。例如“身體不適為什么不能自行買藥處理”、“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正規醫院有哪些特征”、“描述病情的注意事項”、“各地咨詢檢測聯絡機構”等信息,該組織已經常規化納入面向青少年的參與式培訓內容中,幫助鑒別力相對弱的青少年在面對魚龍混雜的醫療市場時,以正確的就醫行為做出適宜需求的選擇,避免成為過度治療、服務欺詐、消費陷阱、醫療侵害的受害者。
在這方面,《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現狀調查報告》則提出:在學校、家庭社區開展科學全面的青春健康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正確面對和處理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家長學校和社會群體應多方合作向青少年群體傳遞正確的避孕知識與技能訓練,增強意外懷孕和流產的預防意識、預防能力,防患于未然;此外,學校層級還應建立針對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意外事件救援機制,依托現有的學校計劃生育辦公室、學校衛生室、心理咨詢中心、學生辦公室等部門,建設起學生意外事件救援的綠色通道。
?
?
相關鏈接:
性教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下賤”不應該出現在性教育教材中
嬰幼兒的性教育有哪些主要內容?
廣西一小學多渠道普及性教育 在廁所懸掛性知識繪本
小學生的萌詩應該催動少兒性教育的步伐
葛薈婕對寶貝遠程性教育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