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單寄件人沒有實名填寫。湯琪 攝
在快遞單寄件人姓名一欄填上一個“奇”字,無需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包裹便成功寄出。從去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快遞實名制,經過一年多時間,真的名存實亡了么?“雙11”來臨,在快遞業最繁忙的時間節點,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實施一年多:快遞實名制名存實亡?
“你寄一本書不需要身份證,只有國家開一些重大會議時才會查一下。”這是中新網記者在北京豐臺區一家菜鳥驛站咨詢快遞實名制時得到的回復。
近年來,類似菜鳥驛站這樣的代收、代寄包裹的服務越來越普遍,這家副食店店主透露,她的店服務于優速快遞,不需要出示身份證件,便能迅速完成寄件服務,這樣的情況在韻達和中通的部分快遞點寄件時同樣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快遞實名制發起者之一的順豐速運,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開通了上門寄件服務。家住北京朝陽區的陳峰最近在網上填寫完姓名和手機號,50分鐘后就有快遞員找到他,當面查收了他要寄出的一部iPhone手機。由于物件較為貴重,他詢問快遞員是否需要身份證時,快遞員茫然地反問他:“什么身份證?”
在調查采訪中,唯一需要身份證件的是中國郵政。中新網記者從北京豐臺區的一家中國郵政營業點了解到,沒有身份證件的原件是無法辦理寄件業務的,該工作人員表示,不一定需要身份證,駕駛證、戶口本等都可以。
“快遞公司需要追求效率、追求利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告訴中新網記者,如果每次寄件都要核對身份,無疑增加了快遞員的工作量,影響配送效率。
中國快遞協會原秘書長邵鐘林也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實名制和非實名制的派送效率是不一樣的,業務處理流程的時間也不一樣。
快遞行業迅速發展。湯琪 攝
實名制非強制性法規,各地落實難同步
隨著互聯網購物的普及,“雙11”、“雙12”等網購促銷日的推波助瀾,消費者和商家對快遞行業的需求日漸廣泛,快遞包裹的安全問題擺在了網購一族和公眾面前。
2011年8月,圓通快遞杭州分公司發生快遞包裹爆炸事件,造成該公司兩名員工輕傷;2012年2月,廣州天河區棠下街一名男子被快遞包裹炸傷面部和手部,經查這兩起快遞爆炸案均是寄件人報復收件人的行為。
因此,快遞實名制、開包檢查等方式成為了保障快遞包裹安全的措施。去年,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稱,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議客戶的快件、通過自助郵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郵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后方可收寄。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YZ0149-2015)》規定,快遞服務組織應在收寄時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核對證件信息并進行登記;寄件人拒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的,快遞業務員應拒絕收寄。
從全國的落地情況來看,由于快遞實名制缺少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各地實施起來也各行其道。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江蘇泰州從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推行快遞實名制;今年10月底,廣州白云區實施寄送快遞實名管理后,再向全市推廣經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