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sys生產車間。記者 馮雪珺攝
德方員工正在Vensys風電機艙內旋緊螺絲。記者 馮雪珺攝
“不僅是收購關系,也是合作伙伴。”德國Vensys能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Vensys)董事長尤爾根·亨克這樣總結其與中國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取得共贏的原因。在金風收購Vensys70%股份后的8年內,Vensys從一個沒有生產能力的科研團隊躍居為風電行業技術的全球領軍者,金風也成為世界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認為,中德企業間互補性強,可以實現雙贏甚至多贏。當前,中國企業對德投資存量僅占德吸引外資總量的0.3%,相當于德國對華投資的1/10,仍有很大上升空間。建立更加均衡的投資關系,符合中德雙方利益。
德國技術與中國市場完美結合
Vensys坐落在薩爾州諾因基興小城,距德、法、盧三國交界處不遠。2008年,金風旗下的德國金風風能有限公司以4124萬歐元收購了Vensys70%的股份。從此,德國金風風能有限公司也搬到諾因基興,與Vensys一同工作。
Vensys廠區雖不大,卻擁有風力發電機行業最先進的“永磁直驅”技術,這一技術被應用到了全球超過13%的新增風電機組,覆蓋1.4萬家風力發電站。很難想象,Vensys在十幾年前還只是薩爾州技術經濟學院下的一個研發團隊,并沒有生產能力和資金。
轉變就發生在金風與Vensys攜手走過的近10年里。收購完成后,雙方在研發、生產、銷售、人員培訓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實現了德國技術與中國市場的完美結合。自2011年開始,金風就保持著每年吊裝架設世界上最多的1.5兆瓦直驅永磁風力渦輪機的紀錄;2015年新增裝機臺數超過4600臺,新增裝機容量超過7.8GW,成為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Vensys的自身規模也在發展,在德國已擁有兩個生產基地,年營業額在1億歐元左右。
收購是為了建立更緊密合作關系
2008年,金風并不是出價最高的買方,還有其他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高盛。為什么選擇讓金風來收購?亨克告訴本報記者,“當時Vensys還只是一個研發團隊,比起純粹的資本投資行為,更希望看到自己的技術落地,得到市場的認可。與其說選擇金風收購Vensys,不如說是我們看到了和金風長期合作發展的未來”。
收購只是最初的手段,目的是為了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像金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將中國企業在德投資看作純粹的收購行為,而看作中德合作的一種方式,對后續會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丁遠向本報記者舉例說,2011年江蘇金昇收購了德國埃馬克50%的股份,雙方在德國聯手后又重新回到常州,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床廠,“成功的合作,必須在交易的框架、后續的溝通與實施過程中都堅持雙贏思想。”
合作也需要更多溝通與磨合。丁遠指出,中德公司素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管理各自的生產運營,比如德國員工更注重高質量的管理能力,而中國員工傾向于靈活變通和創新;歐洲客戶更關心機器的耐用性,而中國客戶更關注短期訂單。不同的市場環境導致中國和德國工程師在思維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中國工程師更注重滿足客戶需求并做快速調整,德國工程師更關心機器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品牌聲譽。
“信任是經歷從認可到不認可再到認可之后的產物。”亨克表示,經過雙方技術人員一次次的溝通磨合,信任終得以建立。
雙贏、多贏是可以實踐的藍圖
“如果你想要很‘敦實’的工業基礎和長期穩定的企業發展,那么你應該到德國來。”德國金風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鴻兵對本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Vensys在行業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研發能力,與金風對市場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的開發能力形成了互補。
“基于過去5年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的研究,我們發現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模式走出去,與外國企業取得雙贏甚至多贏,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真正可以實踐的藍圖。”丁遠表示,把中國市場和海外品牌、技術以及研發能力相結合,對海外企業來說可以增加就業、找到更大的新市場,對中國而言意味著產業提升。中德企業互補性很高,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中國企業被業界視為外國企業優良的合作伙伴。德國諾爾律師事務所股份公司與資本市場法專家史蒂芬·舒爾茨在近期出版的專著中寫道:“參與德國上市公司股權收購項目的中國投資人均為擁有強大資金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其收購行為從未遭到過目標公司管理層的抵制。”(記者馮雪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