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佳栩
近年來,海口市紀委認真貫徹市委鐵腕轉作風的總體要求,把作風建設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抓作風、治四風,充分發揮“亮見精神”的輻射、帶動、倒逼作用,形成監督、曝光、問責、整改等一整套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機制,正風肅紀取得新成效。
以落實“主體責任”為作風建設總抓手
“鐵腕轉作風”,用黨員干部“辛苦指數”換取企業“滿意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市委、市紀委把落實主體責任作為打牢作風建設基礎的重要抓手,牢牢牽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確保責任不“空轉”、不“虛化”,持之以恒抓作風建設。
2015年以來,市委研究分析黨風廉政建設情況60多次,談心談話160多人次;高位推動《亮見》節目,帶領市四套班子成員期期節目到場全程參加,并對整改問責情況親自過問把關;市政府市長、副市長帶頭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帶隊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考核,約談列為C檔的單位主要領導,要求排名靠后的單位黨政“一把手”當場對下一年的主體責任履行作出承諾,層層傳遞壓力;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向市委全會上公開述責述廉述作風工作,真正起到“紅臉出汗”的效果。
全市各級黨組織觀念切實得到轉變,主動抓作風、樹正氣的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今年4月,市編辦在發現其單位干部鄭艷青公車私用的情況后,主動立案查處,給予行政警告處分。全市對干部作風問題的主動問責率由去年的不到10%提升到今年的近50%。
市紀委全力聚焦主業主責,抓好監督執紀問責,對連續兩年被評為C檔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進行全市通報批評;對市糧食局黨組、市工商聯黨組等發生作風方面的重大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的部門和單位實行“一案雙查”,相關責任人員被問責。
嚴厲監督問責倒逼干部作風轉變
過去,一些單位和部門把問責簡單等同于一種事后處理措施,存在“問不透”、“責不清”、“一問了之”的情況。近年來,市紀委更加注重提升問責的實效性,做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盯住一條煙、一瓶酒、一頓飯、一次推諉、一個借口,以嚴厲問責倒逼作風轉變,推動工作落實。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一些黨員干部產生了“做多錯多”心理,不干事不擔事的現象滋生,市紀委迅速轉變工作思路,以“干部作風轉變”為主線,堅決把作風問題“上綱上線”,不回避、不護短、不遮丑,主動“拔釘子”,什么問題突出就先解決什么問題。
市紀委通過創新監督方式,與媒體合作打造了以“百姓參與、百姓監督”為理念的新型問政平臺——《亮見》,利用電視、網絡、全媒體等平臺多渠道公開每期節目直播、反饋處理結果、辦理進度、對整改再監督等情況,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搭建起聯動聯辦的監督機制。在節目中被問政的黨員干部需要對曝光的問題現場做出承諾,事后立即落實整改。市紀委對落實工作履職不到位,存在不作為、亂作為或推諉扯皮的相關責任人將啟動問責,對整改不及時、承諾不兌現的單位,啟動二次問責,以此倒逼責任單位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
2015年開播以來,《亮見》先后播出9期,問責處理207人,曝光的42個問題全部及時解決。特別是與海口“雙創”密切相關的一大批因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推諉扯皮等作風原因出現的交通亂象、環境“臟亂差”、民生項目進展緩慢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并建立了長效機制。
近兩年,海口涉農信訪舉報高居不下,特別是在今年農村基層換屆期間,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受理涉農信訪舉報同比增長23%。市紀委把作風建設下沉到一線,開展“基層微腐敗”調查,堅決整治和查處一批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今年1月至8月立案66件,22個鎮紀委全部消除“零立案”問題,11個街道紀工委消滅紀律審查的“空白點”。同時深入基層,進村入戶,聽取民聲,組織在全市7個鎮(街)開展“陽光接訪”活動,參與群眾5000余人,660多名農村基層干部現場接受案例教育,受理群眾來訪舉報81件。
“無論涉及哪一層、涉及什么人,都要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追究責任。”市紀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問責上,厘清責任,上追一級,把“不作為、亂作為”的決策層也納入追責的范圍。市國庫支付局審核把關不嚴,致使市供銷社在煙花采購報賬中使用復印件發票重復報賬200多萬元,負有直接責任的會計、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核算站站長和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國庫支付局局長同時被立案查處。今年5月,嚴肅問責了媒體曝光的秀英區治安聯防隊員在長流鎮瓊華村違法建筑拆除行動中毆打群眾問題的10名責任人,給予秀英區區長黃鴻儒責令引咎辭職問責。
通過嚴厲的問責,各級黨委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談心談話、主動問責追責的積極性明顯提高。2015年,全市共問責347名黨員干部,同比增長218%。2016年以來,全市共問責573名黨員干部。
運用“四種形態”加大監督執紀力度
“這種紅臉出汗的談話,讓我今后加強作風建設的弦繃得更緊了,對組織更加信任了。”前不久,市委某部門一名領導干部不慎將不雅圖片發到了工作微信群,受到群眾舉報,市紀委及時對其進行談話函詢,并對其不嚴不實的作風提出嚴肅批評時,該同志感慨道。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談話提醒,及時敲響警鐘,讓絕大多數黨員意識到作風問題不是‘小事’”。市紀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自去年以來認真踐行“四種形態”,嚴肅查處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違紀行為。同時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將作風引發的違紀問題列入執紀審查重點。
去年7月,秀英區住房保障中心在海口某酒店舉辦培訓班期間,在沒有安排住宿的情況下,將伙食費與住宿費定額標準互相調劑,導致個人伙食費人均超出標準35.45元。此舉違反了紀律,是作風“不嚴不實”的表現,該中心主任蒯海波被予黨內警告處分。表明了市紀委對小問題、小毛病不放任,對企圖打“擦邊球”,蒙混過關的黨員干部,及早警醒,堅決糾正小事無所謂的錯誤思想,使其時刻保持對紀律的高度敬畏的決心。
此外,市紀委還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出臺開展踐行“四種形態”重塑對黨忠誠活動的實施方案,廣泛開展紀律教育和談心談話,推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增強管黨治黨責任意識,今年有62人次主動上繳違紀款項133萬余元。同時,探索完善談話、函詢機制,規范談話函詢方式方法,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共談話提醒342人次。
扎緊制度籠子穩固作風建設成效
市紀委咬定作風建設不放松,出臺《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出臺二十一條新規,在全國較早提出“六個一、兩個訪”、“周三無會日”、“嚴禁用公款制寄賀卡”等舉措;破解公務消費難題,制定規范公務消費行為的意見和公務接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車管理使用三個配套制度,并嚴格落實公務接待經費限額制、公務用車國產化、公務用車牌號上網公示、出訪成果報告制等創新性規范舉措,全市“三公”經費連續四年大幅下降。制定八項規定執行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辦法、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規定、嚴明紀律廉潔過節的通知等,扎緊制度的籠子。
出臺科級領導干部執行不力、不作為、亂作為處理暫行辦法、“雙創”工作問責暫行辦法,構建治庸懲戒機制。建立作風市、區、鎮(街)三級聯動協查工作機制,約談在作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單位主要領導,督促主管單位履行主體責任。近年來,共組織“庸懶散奢貪”專項監督檢查5051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820個;通報批評260個單位568人,誡勉談話324人,辭退57人,糾正“走讀”干部52人。
海口全市上下以“亮見”精神為指引,持續不懈轉作風補短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更好地扛起了領跑全省實體經濟的龍頭擔當,輻射周邊、帶動全省的服務擔當和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示范擔當,“多規合一”、城市執法改革、生態省建設、人口計生、打違控違等工作走在全省或全國前列,省會城市的首位度進一步鞏固提升。
2015年的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社會評價結果顯示,群眾對海口市黨群機關、政府工作部門民主評價總體滿意度得分為84.90,較上一年(81.65)提高3.25分,高于全省滿意度平均得分(83.00)1.90分;交警、園林、市容環衛等在“雙創”中關系民生的基層站所和窗口行業總體滿意度更是大幅提升。
今年9月,國務委員王勇一行視察海南,對海口市黨員干部的作風給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海口生機勃勃、領導干部精神面貌生機勃勃、經濟建設生機勃勃、民生社會發展生機勃勃”。黨員干部的作風轉變釋放了“上行下效”的社會示范效應,也得到人民群眾的點贊,普遍認為海口“雙創”帶來的環境秩序之變,其實質就是黨員干部的作風之變。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海口市紀委將繼續發揮“亮見精神”,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以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和長遠固本的制度,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打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助力海口經濟社會發展。
(海口網11月14日訊)
?
?
相關鏈接:
嚴格執紀問責 確保《條例》貫徹落實——中央紀委有關負責同志就《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答記者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