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標簽缺失情況依舊存在
事實上,目前在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在售的進口嬰幼兒輔食產品中,未加貼中文標簽的情況依舊存在。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第97條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如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但新京報記者在部分電商平臺以“嬰幼兒輔食”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大部分標稱“德國進口”、“美國原裝直發”的輔食產品,在銷售頁面和產品實物圖中,并未有詳細中文標簽。如某第三方商家所售賣的“進口喜寶米粉”,在商品實物圖中標明是德國進口,但未加貼具體的原產地、代理商等聯系方式。該店鋪負責人解釋稱,由于其采用的是保稅倉直發的跨境直郵模式,商品已經順利通關并未收到需要加貼標簽的通知。
一位從事跨境食品貿易的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國家規定對于一般貿易進口的食品需要加貼中文標簽,但對于跨境直郵、個人海淘形式入關的食品,海關、國檢并未要求加貼中文標簽,“現在對于進口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簽有嚴格規定,但對于輔食所在的嬰幼兒配方食品仍處于模糊狀態。”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入境的嬰幼兒輔食等配方產品并沒有非常嚴格的界定。唯一可供參考的案例是,國家質檢總局在(2016)56號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中,對于跨境渠道進入的嬰幼兒奶粉是否需要加貼中文標簽的回復,“經一般貿易途徑進口,且經過檢驗檢疫機構監管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均應在其產品包裝上印制中文標簽。通過郵寄、快件(如海淘、代購等跨境電商渠道)入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則不一定有中文標簽。”
海南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張應武認為,目前跨境食品貿易缺乏的是進口環節和國內零售環節的聯動,未來對跨境商品的市場監管應加強海關、檢驗檢疫、質檢、工商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力度,對進口商品從國外到國內流通不同環節的監管責任要落實到各部門主體,做到跨境商品市場監管全程無斷點。
■嬰幼兒輔食應注重均衡
Q 市售嬰幼兒輔食是否有必要添加營養強化劑?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陳克:嬰幼兒可從母乳、奶粉、果蔬、肉蛋、主食等天然食品中獲取營養,不要攝入營養強化劑,對于嬰幼兒輔食的挑選應少選或不選添加白砂糖和氯化鈉的產品。
Q 米粉作為嬰幼兒常見輔食應如何選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嬰幼兒食用米粉通常在6-12個月之間。由于大米中蛋白質含量較低且許多家庭在孩子6個月以后不會及時補充肉類蛋白質,因此建議家長選購高蛋白米粉,且注重米粉中對鐵元素的強化。此外,也可以增加一些B族維生素的攝入。
Q 自制輔食與市售輔食哪個更好?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張宇:可以買市售的,也可以自己做。寶寶6個月后對于鈣和鐵的攝入量增加,市售輔食添加營養強化劑可以補充。不過目前國家對嬰幼兒輔食的“配方”沒有標準,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做常規檢查,如發現缺乏營養素再購買相關產品。家長自己做輔食的核心標準是營養均衡,果蔬、蛋白質等都要攝入,且食材要經常更換,注意搭配。
?
?
相關鏈接:
菜泥是孩子的營養輔食?學習4款寶寶菜泥的簡單做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