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開始前,央視財經記者分別應聘到深圳兩家快遞公司,暗訪快遞服務情況。記者看到,分揀員往往采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將快遞扔到相應的區域。不少員工將大件的快件當成了桌子,或是當成凳子一屁股坐在上面。私拆快件包裝,看到快件里有吃的或者是能用的東西就拿出來,在這里似乎司空見慣。(11月16日《揚子晚報》)
伴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國快遞業以一日千里之速度狂飆突進。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不斷刷新紀錄,年底有望突破300億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不過,快遞量上去了,行業點多面廣了,各種亂象也開始層出不窮。暴力分揀、狂扔亂摔、私拆包裹、偷吃偷拿,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成為困擾快遞行業的痼疾,由此產生的糾紛呈多發態勢。
應該說,政府部門在規范快遞服務方面下了很大力氣。一方面是各項標準不斷完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等制度規范先后出臺,對分揀時的量化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明確了相應罰則。然而,操作規范有了,違法后果也明確了,種種快遞亂象依然禁而不止。從央視記者暗訪來看,幾乎每一個環節,快件包裹都要被拋扔一次,其距離一般都在4、5米左右,遠的更是超過了10多米,遠遠超過了國家郵政局指導規范中30厘米的要求。而私拆包裹偷吃偷拿的行為,更是直接造成快件的損毀或遺失,嚴重侵害了客戶的合法權益。
究其原因,監管的缺位導致相關制度法律在執行中大打折扣。根據規定,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于野蠻快遞的監管和處罰,但在現實中,郵政部門不可能對每家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進行實時跟蹤。從收件到運輸再到派件,快遞公司像是一個“獨立王國”,種種快遞亂象都是內部人員心知肚明,不為外人道來。由于監管的缺失,盡管野蠻快遞幾近成為公開的秘密,但鮮見有快遞企業因此受到處罰,一些從業者愈發有恃無恐。
要想從根本上遏制快遞亂象,就必須解決“誰來監督”的問題。在外部監督作用有限的情況下,對于不遵紀守法的快遞企業,要從內部攻破堡壘。在即將出臺的《快遞條例》中,可以引入“吹哨人”制度,鼓勵內部員工監督舉報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給予獎勵。實踐證明,“吹哨人”制度既可以填補政府監管不到位的空白,又可以節約監管成本。只有讓廣大快遞從業者都成為潛在的監督者,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吹響哨聲,快遞亂象才會無處遁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