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紅衛接受媒體訪談,令人腦洞大開:他要“用互聯網思維造導彈”。
這家“高冷、神秘”的老牌央企,如今正在“工業互聯網”中發力。
在“雙創”大潮中,越來越多的央企站到了潮頭。但是,這些“牌子老、體量大、束縛多”的央企巨頭,是否真具有創新基因?是否真能夠煥發活力?
巨頭們的危機感
最近,在北京的西單新開了一家號稱“最潮”的咖啡館,開業當天人氣十足。很多人不知道,這家要讓年輕人嗨起來的“咪咕咖啡館”,背后的大老板是中國移動。
其實,于去年1月掛牌的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面向市場、貼近年輕人的創新創業公司,已經“玩”得風生水起,其旗下音樂、視頻、閱讀、游戲、動漫五大業務,在競爭激烈的文化科技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咪咕閱讀匯聚46萬冊正版圖書,累積了4.5億用戶,已打造成為國內數字閱讀第一平臺。那個黑白分明、萌萌的咪咕公仔Logo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熟知。
不只中國移動,許多央企投身“雙創”,成為“雙創”大潮中的主力軍。因為今天,面臨產能過剩、效益下行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央企意識到,不能再只靠“大塊頭”闖天下了。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已成當務之急。
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電解鋁、鋼鐵、玻璃為主的傳統企業。產能過剩成為這個老企業遇到的新問題。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文軍直言:“我們已經把電解鋁、鋼鐵、玻璃都做成了世界第一,再簡單地靠數量、產量已經行不通了。在這種情況下,創新創業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王文軍說,對中鋼而言,創新創業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而是在“互聯網+”的新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轉型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情。
老牌軍工企業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高紅衛也坦露心跡:“作為一個計劃經濟時期成立的企業,如果沒有創新創業驅動,這個企業就會像樹一樣慢慢老去。航天科工已進入二次創業階段,為了企業的新生,必須要創新創業。”
不少老牌央企確實存在著機構臃腫、決策效率低、自我封閉、遠離市場等痼疾。有央企董事長曾自嘲:“我們連脈搏和心跳都比別人慢。”但如今,他們已經感知到了時代的推動和市場的重壓,并且把這種危機感、緊迫感向全員傳遞。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是一家重組后的新企業,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今年集團第一次團代會上,董事長王炳華向國家電投青年力薦一本名為《在火星上退休》的書,并為書中“特斯拉”主角馬斯克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點贊。他希望更多的國電投年輕人解放思想、積極行動,投身創新創業之中。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題。“雙創”成為推動這些“大塊頭”央企轉型升級的大智慧和內驅力。
“肯定是有哪個環節卡住了”
央企“雙創”有實力、資金、平臺、人才等諸多優勢,看起來很美、很熱鬧,但真正投身進去,卻并不輕松。真正把“雙創”走在實處、落到實地,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10月17日,2016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主持,國務委員王勇出席并講話。這一高規格大賽脫胎于中國電科集團已連續舉辦3年的熠星創新創意大賽,而最早與團隊打造電科“熠星”大賽平臺的李新碩,這時卻已經把自己“扔”到了體制外,從央企離崗創業,成為奇聚聯創創始合伙人。
敢想敢闖的李新碩自言她是在雙創中“摸爬滾打”起來的,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央企“雙創”還存在著深層次的困境與艱難,“那絕不是一兩次路演、幾個項目的評審就能完成的”。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國家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充分利用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票期權、項目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方式激勵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財政、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門要研究制定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結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對科技人員實施激勵。
李新碩認為,目前國家出臺的相關創業政策力度很大,明確下放了科技成果的處置權、收益權和分配權。而在交易權和定價權這兩個關鍵權利上,還需要進一步法定化。
如崗位分紅權,就還存在一定障礙。國家對國有企業主要實行工資總額管理,如果科技成果轉化到創業主體幾千萬元,目前可能還無法突破。
“現在還沒有看到比較好的在崗雙創團隊,實現實質性的產權交易化。能夠真正走完國家政策的創業項目鳳毛麟角,肯定是有哪個環節卡住了。”所以,李新碩決定跳出去,在體制外探索服務于央企、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商業模式。
李新碩在與一些央企溝通時發現,有的央企對國家創業政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了解不多,企業內部流程滯后,機制沒有跟上,存在不適配的“空心地帶”。
也有的央企熱衷于創建孵化園,“拿一堆孵化器”,到頭來死掉不少。在李新碩看來,央企有著資源的先天優勢,掌握著平臺、市場、資金、人力,孵化器死亡率不該那么高。她認為,央企“雙創”主要應著力于對快要進入產業化軌道的項目進行孵化,應該把國家政策與企業內部流程適配、與市場適配、與人才政策適配、與科技成果轉化確權適配,這個過程中,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文章要做。
創業艱難百戰多。有人說,如果你沒做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準備,最好不要來創業。
但是央企決策者具有保值增值的責任與使命,央企“雙創”,最大風險是“決策不能失誤,不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作為新華1949·中文創客空間創始人,劉永瑞總是風風火火,一天到晚去跑項目、談合作。新華1949是在過去新華印刷廠老廠址上建立的一家文化金融創新中心。她坦言:“創業吃苦受累不怕,但我們是國企,決策層級多,不能失誤,還要有業績指標,壓力挺大的。”
為“巨無霸”央企松綁,營造一個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創新創業環境;為創業者打造與市場接軌的競爭激勵機制,讓國家的各項政策實實在在落地,這些央企“雙創”深水區的課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去破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