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20日電(記者董小紅)11月20日為我國“心梗救治日”。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益增多,多數患者主要癥狀是胸痛。然而不少人往往以為“忍一忍”就算了,誰料卻造成很多悲劇。為了幫助急性心梗患者“搶時間”,全國多地都建立了“救心高速路”。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從120轉運到入院后搶救一系列流程已經實現了無縫對接。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蔣忠寧介紹,目前胸痛病人的“救心高速路”有三種方式:一是120轉運病人,在救護車上會先做心電圖,并立即上傳到胸痛微信群由專門心內科醫生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會直接送到導管室做手術,連急診科都不用進;二是自行前往醫院急診科的胸痛病人,會在急診先做心電圖,再送導管室做手術;三是基層醫院病人,通過胸痛“綠色通道”可以迅速轉到省醫院做手術。
“沒有‘救心高速路’之前,病人如果因為胸痛來急診科就診,需要先在分診臺說明情況,到相應科室排隊看病,整個過程比較繁瑣。現在急診有了專門的胸痛中心,病人一說自己胸痛,直接就會被帶到胸痛中心迅速就診,節省了很多救命時間。”蔣忠寧說。
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醫師蒲煒說,胸痛病人在救護車上被確診為急性心梗后,在車上就要先吃“急救一包藥”。“急救一包藥”包括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180mg和阿司匹林300mg,能夠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降低患者死亡率。
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全市120救護車已統一配發心梗“急救一包藥”,縮短院前急性心梗病人的早期搶救時間,變“患者等藥”為“藥等患者”,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程琦珊介紹,對于胸痛病人的救治,我們在不斷優化流程“搶速度”,胸痛中心24小時待命,工作節奏更強、更快,爭分奪秒是為了給病人多搶一些“救命時間”。
介入導管室是為急性心梗病人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的地方。陳勇介紹,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開通梗死的相關動脈,恢復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挽救心功能,降低嚴重并發癥和死亡率、致殘率,改善臨床預后。
“以前胸痛病人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導管室進行手術。現在有了‘救心高速路’,病人能夠很快開始實施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陳勇介紹,目前四川省人民醫院整個胸痛“救心高速路”時間在不斷縮短,現在基本上從入院到手術救治時間已經縮短到90分鐘以內,一般是病人做完手術得到救治后,家屬才去辦理入院手續,整個流程非常迅速便捷。
陳勇說,介入手術創口小、患者恢復很快、效果好,但是對醫生來說并不輕松,做介入手術需要在放射性環境下工作,為了防輻射,醫生一般要穿上20公斤左右的鉛衣,被稱為“鉛衣人”。手術做下來,常常是一身汗,像泡在水里一樣。雖然有鉛衣防護,但是仍然不能防護全部放射線,時間久了對身體依然有損害。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識介入治療,傳遞正能量。
陳勇介紹,近年來,心梗在年輕人群體中發病率不斷攀升,與他們精神壓力過大、持續熬夜、飲食不合理、運動量少、嗜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白領一族,經常久坐伏案工作,還喜歡熬夜,加大了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建議大家平時生活規律,適度鍛煉身體,保證身體的血糖、血壓、血脂處在正常水平。
70歲的崇州市高大爺半夜突發胸痛,崇州市當地醫院立即通過“綠色通道”與四川省人民醫院聯系,病人從崇州連夜緊急送到省醫院介入導管室,從到達省醫院到做完手術,總共只花了30多分鐘,非常高效。
如何早期識別并做好預防?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陶劍虹提醒,如果胸前區出現壓榨樣痛或悶脹感、牙痛、上腹痛、左肩痛等,持續時間達半小時以上,或者大汗淋漓、嘔吐、氣促、暈厥、心悸等癥狀,很可能是心梗的前兆。部分患者在心梗發病前一段時間,常反復出現短暫性胸痛等癥狀。若出現上述癥狀,都建議立即撥打120。
時間就是生命。目前全國多地醫院都開設了24小時胸痛急救綠色通道,但是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對胸痛的認識也不夠,導致在救治的過程中走了彎路。陶劍虹呼吁大家認識胸痛,了解“救心高速路”,爭取更多的“救命時間”。
?
相關鏈接:
高速路上正救援 23歲女護士遭遇二次事故遇難
農戶高速路邊賣柚子 多名司機停車購買被罰
高速路司機突發腦溢血趴在方向盤上 民警急救
駕考新規今起實施:學費可先學后付 高速路考系謠言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