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北京城區菜市場大蒜的零售價已上漲到每斤10元。 記者 黃俊毅攝
自去年6月至今,全國大蒜價格持續上漲。在有全國農副產品價格“晴雨表”之稱的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0月末每斤干蒜批發價一度高達7.8元,比歷史最高點的每斤6.6元還要高出18.2%。人們驚呼:“蒜你狠”又來了。
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附近一農貿市場門口,菜販付二軍正將大蒜搬進場內,標價10元一斤。不少前來詢價的消費者都覺得價格高。
“這輪大蒜價格上漲和高位運行,首要原因是全國大蒜種植面積有所減少。”農業部蔬菜市場監測預警首席專家孔繁濤說。我國大蒜種植面積占全球50%以上,產量占全球70%左右,年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國內大蒜種植面積近年來基本穩定在400萬畝,2014年蒜價偏低,去年以來主產區一些菜農減少了大蒜播種面積。農業部對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的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大蒜在田面積同比下降了2.2%。
而今年春節期間北方主產區遭遇大寒潮,導致北方主產區大蒜大面積絕產。付二軍說,金鄉往年一畝地能產三四千斤鮮蒜,今年只收2000多斤。孔繁濤估計,受種植面積減少、寒潮減產雙重影響,主產區今年大蒜產量約減少8%。
除了產量原因,也有業內專家認為:蒜價反常飆漲根子在于游資囤貨推波助瀾。今年5月份北方主產區新蒜上市時,市場已經露出游資炒作的苗頭。在正常情況下,鮮蒜開始上市以后,隨著上市量逐漸放大,價格會逐步走低。“今年蒜價有些反常。”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說。去年5月第一周,鮮蒜的價格由每斤1.5元至2.1元下降到1.3元至1.8元,降幅為13.89%,今年則上漲了13.64%,走勢與去年同期相反。
“一些民間資本在主產區重金圈地,控制蒜源,是造成蒜價大幅快速上漲的原因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輝尚說。我國大蒜生產和市場具有3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產地集中,主產區在魯、豫、蘇交界處;二是市場發育不成熟,大蒜總量少、盤子小,投資客或經銷商掌握資源后,可以通過串通、聯合等手段操控市場價格;三是大蒜經風干、輻照后易于貯藏,投資者能根據市場行情靈活經營,適時囤拋,獲取最大利潤。
蒜價反常大漲,一些商家通過囤貨,大賺了一筆,但也有賠錢的。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劉先生就是賠錢的一位。5月初,眼見鮮蒜上市后價格不降反升,他果斷地按每斤2.5元的價格吃進20噸鮮蒜,人工烘干成12噸老蒜,打算等價格繼續上沖后拋出,誰知之后蒜價逐步震蕩下跌。5月6日,新發地普通鮮蒜均價每斤2.5元,到5月26日已跌至1.15元;新發地老蒜5月6日均價每斤5.6元,到5月26日已跌至4.75元。在價格底部,劉先生認賠出局。10月份,每斤干蒜價格突破7.5元,可是下游要貨量少了很多。“蒜價太高,消費者減少消費,進多了不好賣。”劉先生往常每星期從山東進兩車蒜,現在只敢進一車。
付二軍說,以前每天能賣掉80多斤蒜頭,現在一天只能賣掉三四十斤。“在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往常干蒜每天能成交200噸,現在每天只有100噸左右。批發價最高能到每斤7.8元,多年來從沒見過,實在漲得太高了。產地要價高,與新發地市場價相差不大,商戶不敢多收,也不敢多賣,多半在虧損。”劉通說。
從大蒜價格運行的規律看,3年一個周期的特點較為明顯,一般在新季大蒜陸續上市后價格見頂回落。2012年至2013年為一個上漲周期,之后持續低迷。2015年至2016年蒜價已高位運行一年多時間。展望后市,業內專家預測,全國大蒜價格總體將震蕩回落。
雖然大蒜屬于小宗農產品,但其價格大起大落對生產者、經營者的風險卻極其巨大。李輝尚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市場監測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種植面積、產量、市場價格和庫存消費等信息,引導農戶理性安排生產,以穩定種植面積和產量,保障市場供給基本穩定,并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不法行為。
?
相關鏈接:
海口大蒜最高十元一斤 預計5月下旬蒜價有所回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