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社工委書記宋貴倫表示,社區居委會社會工作者的工資水平從今年開始動態調整,不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的70%。同時,優秀的社區工作者還可以直接調任公務員,或給予事業編。(11月22日《新京報》)
因為專業的因素,筆者有不少同學本科畢業后選擇在深圳、上海等地做社工。六年多過去了,只有少數同學選擇了價值堅守。究其原因,當薪酬待遇、發展空間、身份認同背離心理預期,一些社工便通過離開實現“自我救贖”。對于這些承載著買房、成家、養育孩子壓力的年輕人來說,“現實很骨感”不僅是一種調侃,也是一種尷尬處境的寫照。
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社工隊伍要避免人才流失,關鍵在于給予社工更多的激勵和價值認同。為了應對社工流失,深圳市坪山新區社會建設局專門出臺了社工人才扶持辦法,“根據社工的工作年限,每個月補助200到1000元不等,這都是直接進社工荷包的,不經過機構。”如果說這種做法讓社工的“錢袋子”更鼓一些, “社工調任公務員”則破解了社工社會認同度偏低、缺乏上升通道的問題。
長期以來,社工遭遇了形形色色的傲慢與偏見。由于社工經常跟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打交道,很容易被先入為主地判斷為“一個伺候人的工作”。由于社工經常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在一起,一些人認為社工沒有什么準入門檻,是一個誰都可以做的工作。當社工不能實現“體面勞動”,當社工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些社工便選擇了退出。
“社工調任公務員”盡管尚未落地,卻向全社會傳遞出尊重社工、認可社工價值的符號信息。在現有的社會評價體系中,社工的含金量和公務員、事業編人員有著不小的差距;“社工調任公務員”為社工提供了一條向上社會流動的渠道,讓優秀的社工能夠得到足夠的回報和有效的激勵,不僅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社工隊伍,也能夠提升社工的職業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在經濟因素不斷嵌入日常生活的當下,讓社工“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靈上多一些溫暖”,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發揮特長。當從事社工不被輕視,當社工既有“錢途”又有“前途”的時候,才能既留住優秀人才,又擁有更多的“源頭活水”。
改善老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邊緣群體的生活,需要社工的專業服務。社工并非普通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有專業知識有操作技術有實踐經驗,理應讓他們的勞動更有價值,讓社工更有尊嚴。提升社工的薪酬待遇,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價值認同,讓他們擁有更加廣闊、更加美好的職業前景,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