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5時40分許,湖南一名快遞員工尹某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臨死前,他坐在地上,告訴路人,“他好累。”(11月23日《華商報》)
誠然,快遞行業是促成網購交易的關鍵一環,其主要特點就在于“快”。有些快遞員為搶時效,身體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甚至連每日三餐都隨便湊合。一邊是億萬網民的瘋狂購物,另一邊是快遞公司要求的按時送達,也難怪有人稱,快遞員從事的是高風險、高強度、高負荷的“三高”行業。快遞員尹某的突然離去,或許暫時無法確定真實死因,我們雖不可妄言他是企業“承包制”的犧牲品,但這條鮮活生命的闔然長逝,足以引起我們對深層次死因的剖析。
臨走前,尹某的一句“他好累”,讓眾人為之動容,這也喚起我們對快遞行業的重新審視。據快遞網點的工作人員陳述,尹某從事快遞行業僅半個多月,還處于試用期。“工作努力,早出晚歸”,是尹某在其同事眼中的工作狀態。他的離世,對于一個有著一雙年幼的兒子和兩位患病的父母的家庭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而雪上加霜的是,因還在試用期,網點承包商沒有為其購買相關保險。扼腕嘆息之余,我們不禁要問,還有多少“承包制”快遞企業沒有為員工購買保險?
從市場大環境上看,快遞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國內快遞企業多爭奪于底端市場,這就可能導致不講原則的惡性競爭。由于行業現狀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很多地方陸續出現“承包制”快遞企業,發包方基于發展需要往往會予以支持。然而,一個嚴峻的問題隨之而來。揆諸媒體報道,10家快遞公司中僅有2家分部表示,試用期滿后會為員工購買意外傷害險和簽訂合同。雖然不能以此推論“承包制”快遞企業有八成沒有為員工提供相應的權益保障,但這一片區承包模式中暴露出的弊病可見一斑。
既然發包方對員工保險和合同簽訂沒做硬性規定,承包商又屬于自負盈虧,絕大部分承包商自然就會為了省錢和規避風險,不愿為快遞員購買保險和簽訂合同。在這種行業“潛規則”的影響下,尹某的合法權益也就被悄然剝奪。從這起案例中,承包商只愿意“承擔一定的經濟補償責任”,發包方卻還遲遲沒有出聲。快遞行業中的這一詭譎生態,也由此公之于眾。
回歸到快遞員的本職工作上來,他們的薪資提成部分主要是來自于攬件。收件的數量直接與績效工資掛鉤,加上承包企業自負盈虧的緣故,一面是來源于生活壓力所迫,另一面是來源于企業對效率的追求,其工作壓力難免會很大。援引媒體采訪時快遞員的親身經歷,11月的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每天工作達到16小時。這一連串的辛酸數字,無疑是對他們健康構成威脅的重要因素。尹某的離開也許是“他太累”,但承包企業不能連同“尹某們”最基本的合法權益也一并剝奪。
或許亦如承包商所言,由于快遞員流動性太大,他只會給員工買意外傷害險,不會考慮簽合同,也不會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但這絕不是剝奪快遞員權利的正當理由,這種行為是對法律的無視,是對風險的有意規避。快遞員的猝死,不應只是查明他的死因,更應該看到悲劇背后隱藏的現實問題。快遞“承包商”有其存在的市場空間,但不能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將員工的應有權益剝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