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一片見證了中國航天一次次跨越和成功的發射場。它是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中承擔商業航天任務的主戰場,更是我國深空探測的福地,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衛星都是從這里奔向月球的。然而,這里也遭遇過失敗和挫折。1996年2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一次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這也是我國的長征三號乙的首飛,這在當時原本是一次穩妥的發射,可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現場所有人意料之外。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門口,有這樣一片空地。這里就是1996年長三乙首飛失利之后火箭墜落的地方。20年過去了,這里仍然像一塊已經愈合的傷疤,記錄著當天中國航天的失利,也記錄著中國航天艱難的成長。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三甲系列火箭副總設計師李京紅:火箭從塔架起飛飛過去,直接落在了山坡上,我們看到鐵絲網,這個附近。在這上面產生了爆炸。在這片協作樓前面,我就看見我們龍總,他就坐在木箱子上,非常愁。因為這次對我們這個型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發射,對我們長征火箭也是非常重要。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龍樂豪院士:因為1996年的2月15號。因為當時經過辛苦的努力,因為我們好不容易贏得了一個國際通訊衛星組織的發射服務合同,發射一個美國人的衛星。是我們這個火箭系列,第一次發射外國人衛星,全世界直播。發射前當然充滿著信心的,那完全有數,沒數不敢隨便發射的。按規定應該是12秒鐘拐彎,最后一起飛以后它3秒鐘就開始拐了,就慢慢歪了。到了6秒鐘的時候已經歪過那個,通過發射塔的頂上了。連續我就問了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從那個時候一直在思索,設計錯誤嗎?還是制造缺陷,還是別的什么原因?一切趕快把原因查出來。
為了這些為什么,龍樂豪和研制人員點著蠟燭開著應急燈,連夜開始尋求答案,有人說,龍樂豪在那一夜之間白了頭。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應該說那一夜挺難煎熬的,工作就是數據、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一夜間急白了頭,多少有點文學的夸張,說那個時候就更加加深了頭發雪白的轉變,這倒是真的。
這樣煎熬的夜晚,研制團隊經歷了一個多月,最終,發射失利的原因水落實出。問題,出在一個焊點上。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龍樂豪院士:一個制造的工藝質量大概有缺陷。兩個不同的金屬焊在一塊,直徑多少呢?只有我們頭發的幾十分之一,起飛之前三秒鐘就已經有脫開的跡象,1802火箭一點火、一振動,很快這個導線,這個結點就開了。
慘烈的事故,帶給整個航天事業嚴重的沖擊,讓中國的對外商業發射業務跌入谷底,也讓火箭的研制人員重新認識了航天工程的復雜性和嚴密性。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龍樂豪院士:失敗,就是差一點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點的失敗,這根導線如果它再延長1500秒再壞,也就是25分鐘左右,這一次發射是絕對的非常漂亮的、圓滿的成功,很遺憾的是它就差這么1500秒左右。
?
?
?
相關鏈接:
“嫦娥”從這里奔月——親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