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軍事協定可能是未來或下一屆韓國政府的一個負擔甚至是苦果。
11月23日,韓日正式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盡管該協定規定僅可共享二級、三級等非核心的軍事秘密,如應對朝鮮的核武器以及導彈的威脅等有關的情報,但此協定仍然標志著韓日兩國在針對朝鮮導彈預警情報的分享方面繞開美國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此外,也是頗有長遠影響的一點,即美日韓三邊軍事關系有可能變得更為“布局合理”,從而為長期“穩固化”創造一定的條件。
那么在復雜多變的東北亞地區局勢中,此舉會對韓國帶來什么影響?
筆者認為,首先,就目前的韓國政治亂局而言,該協定的簽署并未取得民眾的充分理解,也沒有獲得在野黨的廣泛共識,而如此“果斷”地簽署該協定,頗有表明“政治決心”的意味。即表明,不論時局如何變化,本屆政府內預定的方案始終是要堅決地推行的。那么以此推敲,韓日軍事協定可能是未來或下一屆韓國政府的一個負擔甚至是苦果。
而未來青瓦臺會面臨至少兩方面的壓力:第一,國內民眾的反對。據蓋洛普韓國最新統計,對于該協定,來自執政黨——新國家黨方面的支持率僅有55%,而在野黨方面的反對率則高達70%。總體而言,僅有30%左右的受訪人認為該協定對韓國安全有幫助。因此,在目前的政治氣氛中,該協定的簽署更像是政府的“政策”而非國家的“國策”。
第二,就該協定的實質而言,其實效性也可能會受到質疑。首當其沖的就是“信任”問題。朝鮮半島本身地域狹小,這就決定了導彈預警對韓國來說,其實質效應可能會小于對于日本的實質效應,因此表面看來這是一個“共享”軍事情報的協定,但實質上日本可能更期望能利用韓國的早期預警情報系統來有效應對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這就有可能埋下一個有關“可操作性”甚至是“互信”的潛在問題。
那么,從地區的角度看,該協定是不是就表明美日韓三邊關系(至少在軍事同盟層面上)是否就向“鐵三角”結構轉變了呢?
長久以來,美日韓三邊同盟關系是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即兩條實線(美日同盟+美韓同盟)和一條虛線(韓日關系)。樸槿惠政府看似是解決了韓日間至少兩個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慰安婦問題和軍事合作關系問題,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首先,從韓國國內政治看,以上兩個協議的簽訂并非建立在牢靠的民意及黨派意見基礎之上,反映的并不一定是此刻韓國的舉國共識;其次,外部的變數依舊存在,比如美日韓三邊關系始終不可避免地受到中美關系及中日關系的影響。而未來美國的亞太政策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布局,目前尚有待觀察。盡管特朗普致電樸槿惠再次確認鞏固美韓同盟,并向安倍表示將強化美日同盟,但韓日關系的復雜性恐怕不是任何一個域外國家能夠輕易化解的。□金凱(國際關系學博士、韓國延世大學中國研究院專門研究員)
?
相關鏈接:
外交部就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等答問
韓日正式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引發爭議
韓日草簽軍事情報協定 背后有怎樣的紛擾?
韓國國防部發言人:韓日將草簽軍事情報協定
十一長假將至 韓日泰歐掀起“搶中國游客”大戰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