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來,“魚”成了熱詞。北京“活魚下架”的原因從“水體污染致”到“抽檢泄密”等,但均被官方辟謠。魚還能吃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對記者表示,監管部門公布的抽檢合格率達到了95%以上,活魚風險是可控的,沒必要過度擔心。
今日,北京市食藥監局對外稱,2015年至今,全市共抽檢水產品2661個,總體合格率95.94%。近兩年來發現的問題包括無機砷、鎘、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等檢測指標不合格,對不合格產品及其經營者均依法處置。
專家:按國家標準用藥對人體無害
目前“活魚下架”的原因依舊眾說紛紜,一些自媒體公號發文稱“最近吃活魚是危險的”,一時間談“魚”色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分析表示,在養殖過程中,魚會生病,病了便會用藥,因此會有一些獸藥殘留。然而,只要用藥劑量在國家標準以內,對人體就是安全的。因為制定的標準首先是人體可承受的,其次還有很高的保險系數。
羅云波提醒,在養殖業用藥是有必要的,公眾不要被流言誤導。如果不使用藥物的話,一些病可能變成人畜共患的局面。合理用藥是為了保證魚的健康,最終保證人的健康。
“只要是規范養魚,對人體安全是沒有問題的,”羅云波表示,近年來,水產品抽檢的合格率都是非常高的,風險可控,沒有必要過度擔心。
對于“泄密說”,羅云波認為,水產品監督抽檢屬于食藥監部門的例行工作,不存在泄密問題。
他推測,目前活魚下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一些商家怕“露丑”,所以自行下架了。超市之間出現了“從眾心理”,所以產生了這個“烏龍”。
多寶魚、黑魚等成為專項檢查重點
近年來,“多寶魚”獸藥殘留超標的新聞屢次見諸媒體。
早在2006年11月,在上海市場銷售的多寶魚被檢出禁用藥物殘留后,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作出決定,11月20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停止銷售多寶魚。
去年,濟南警方曾偵破了山東省首例非法養殖多寶魚案,扣押封存10多噸未銷售的多寶魚。
據媒體披露,涉案養殖戶為防止多寶魚吃撐了消化不良,就在養殖過程中非法添加一種叫“呋喃西林”的獸藥,這種藥魚吃后最快2年才能排泄掉,而人吃后就一直殘留在體內,如果長期食用含有呋喃西林的多寶魚可誘發各種疾病。
今年7月底,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五部門印發《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自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
方案明確,在水產品養殖環節開展以“大菱鲆、烏鱧、鱖魚”(三魚)和“孔雀石綠、硝基呋喃”(兩藥)為重點的水產品集中治理,“三魚”主產區和“兩藥”違規使用多發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三魚兩藥”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今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發布通知稱,于11月至12月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12個大中城市,開展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
此次檢查主要針對近年來部門抽檢監測問題相對突出的大菱鲆(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和明蝦等4種鮮活水產品,及其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養殖用水進行抽樣,對其中硝基呋喃類藥物、孔雀石綠、氯霉素等違禁藥物殘留情況進行檢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