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勵在阿富汗霍斯特婦產醫院黑板上寫下留言
在霍斯特婦產醫院出生的新生兒
當地婦女大多不識字,醫院繪制了宣傳畫
助產士監測剛出生雙胞胎的身體狀況
原標題:赴阿富汗女醫生:我只流過一次淚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引來很多網友的關注。視頻中,一個在北京工作的產科醫生,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獲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為了一名無國界醫生,前往戰火紛飛的阿富汗,在當地的一所產科醫院照顧缺少醫療救助的孕產婦。
25日下午,蔣勵坐在北京青年報記者對面,講述了她成為一名國際援助醫生的始末,她說自己之所以冒著危險前往阿富汗,是想“活得更有意義”。
產科前輩醫生成引路人
蔣勵是浙江麗水人,畢業于北大醫學部。2006年開始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工作,她決定前往阿富汗的契機,來源于同在人民醫院婦產科的一位前輩醫生。
2007年北大人民醫院的醫生屠錚,成為了中國內地首名參與無國界醫生行動的救援人員。屠錚的目的地是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亞,她在那進行了半年的救援行動。
屠錚回國后,還是實習醫生的蔣勵從她那聽來一個故事。在利比里亞,有一天屠錚下班準備坐車回宿舍時,遇到一個老人不停地敲車窗。開窗后,老人告訴屠錚,她今天剛剛挽救了自己的女兒的生命。言語不通,屠錚無法聽懂老人的話,但這樣的感激之情,超越了語言的壁壘。
蔣勵被這個故事感動了。
5年之后,蔣勵成了人民醫院產科的主治醫師,她覺得自己具備了足夠的能力,通過面試,她辭去在醫院的工作,如愿成為了一名無國界醫生。
蔣勵的一位同事告訴北青報記者,對于蔣勵,同事們有羨慕也有敬佩,“我們從學醫開始就要宣誓,無論求醫的對象是什么人,都要盡力施救,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醫療服務。蔣勵當時已經是主治醫師了,事業走入正軌,但是她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特別是一些沒有辦法接受醫療服務的人,冒那么大的風險,我們知道的時候很震驚,也非常欽佩?!?/p>
辭職到阿富汗醫院的中國醫生
辭職成為一名無國界醫生的蔣勵很快得到一項任務,于2013年3月下旬前往阿富汗霍斯特婦產醫院,為當地的孕產婦提供醫療服務。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2013年,無國界醫生調查了項目所在地的800名病人及其看護者,在過去的12個月里,約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因為未能獲得醫療服務而導致親友過世。每3個人中就有兩個人每日生活費只有1美元,而當地平均一次的醫療開支費用為40美元。
在產科方面,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1年當地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460,大約是同期中國的20多倍。
除了醫療條件的落后,更大的困難在于安全問題。關于阿富汗霍斯特省的新聞,往往和自殺式襲擊、武裝沖突、極端分子聯系在一起。
蔣勵在前往阿富汗之前,曾在香港接受過培訓,針對的是新加入的外科系統救援人員,為期一周。“當時我們有一本書,專門講遇到緊急情況,例如爆炸或事故過后醫院涌來大批病患時該如何處理,還到一家醫院親自觀看遇到天災人禍等情況如何分流病人。”
為了保障安全,她在香港等待出發,之后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霍斯特婦產醫院,分別又接受了兩次安全守則在內的項目前培訓。
這個過程中,蔣勵也在培訓中了解到一些中國和阿富汗國情不同帶來的治療選擇的區別,“在阿富汗,女性一生可能生很多孩子,因此是否需要對產婦進行剖腹產,我們必須非常慎重地考慮。因為剖腹產之后再次懷孕,產婦孕期和圍產期的風險都顯著升高?!?/p>
無國界醫生中國媒體經理魏保珠告訴北青報記者,在醫生前往當地實施醫療服務之前,會有人提前聯系當地政府、反對派武裝、部族首領等,介紹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工作,闡明中立、獨立、不偏不倚的人道主義原則,在獲得當地各方勢力不會對醫院進行攻擊的承諾后,才會派醫生前去。
集裝箱宿舍外砌墻防流彈
霍斯特省位于阿富汗東南部,緊鄰巴基斯坦,由于該地區曾經被反對派武裝占領,基礎設施破壞嚴重。
2013年3月下旬,蔣勵乘坐小飛機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抵達霍斯特省,之后乘車前往醫院,雖然沿路能夠看到大片的鄉村農田風光,但路況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整條路都是砂石。
為了避免卷入地方武裝沖突,蔣勵所在的醫院門口有清晰的標志,不允許任何人攜帶武器進入醫院,此外身著制服或者軍裝也會被醫院拒之門外。盡管如此,風險仍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揮之不去。
蔣勵住的宿舍原本是個集裝箱,為了讓人能住著安全,這些集裝箱外面會再蓋一層磚墻,防止被流彈誤傷。有一次,丈夫給蔣勵打電話,話筒里滿是槍炮聲,丈夫要蔣勵趕緊趴下,蔣勵說她已經習慣了。
“我們醫院的墻外就是一個警察局,那里經常成為反對派武裝力量襲擊的目標,我在阿富汗的3個月里,在醫院里能聽到的大型爆炸襲擊就有三四次。”蔣勵說。
讓蔣勵感覺最危險的事是,恐怖分子終于對醫療機構開火了。
2013年5月29日,當時武裝分子襲擊了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賈拉拉巴德的紅十字會駐地,與守衛發生激烈槍戰。這是阿富汗戰爭十幾年來,恐怖分子首次襲擊紅十字會辦公地點。事件造成一名守衛死亡。
消息傳到霍斯特婦產醫院,大家都非常擔心,醫院將安全級別升至最高,后方部門甚至開始評估是否需要暫停醫療活動乃至撤離的可能性?!澳莾芍芾?,每天都會開會,會有負責人向大家通報目前的局勢和情況。”蔣勵說。
經常半夜去救助危重產婦
環境很危險,但是一旦進入工作,環境的問題往往就無心顧及了。在蔣勵的醫院,一個月平均會分娩1200個嬰兒,每天大約40個。與之相對的是,國內大部分醫院每月的分娩量只有200到300個嬰兒。100多天里,醫院24小時開放,蔣勵經常會被半夜叫醒,去救助危重產婦。
醫生缺口巨大,醫院只有兩個來援助的婦產科醫生、兩個麻醉師、4個助產士和在當地招募來的十幾個助產士?!爱敃r的感覺是,接生就像是流水線,一個接生完了就是另一個,產科的手術一般時間不長,進手術室的時候外面是一撥人,等出來時看見的已經都是不同的面孔了?!?/p>
此外,醫院雖然配置了基本的產科設備和藥物,但和北京的工作環境相比仍然差距極大。“比如醫院沒有麻醉機,一般的產婦可以只進行腰部麻醉,但對于一些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麻醉師就需要一刻不停地按壓氣囊,手術做多久他們就要按壓多久,本來機器做的事情在這里必須由人來完成。”
蔣勵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與那個最初讓她萌發當一個無國界醫生的故事如出一轍。和她的前輩屠錚的故事一樣,這個故事,也不需要語言。
有一個孩子,接生出來時已經嚴重窒息,大家一起搶救了半個多小時,孩子仍舊沒能救回來。助產士按照工作流程已經開始收拾手術臺,蔣勵卻不愿意相信孩子已經死了。
“我一遍遍地捏復蘇氣囊,我覺得也許孩子只是有一口痰噎著,加把勁兒就能哭出來,可是奇跡就是不出現?!?/p>
這時,一個可能是孩子奶奶的老人走了過來,拿走了蔣勵手中的氣囊,蔣勵記得老人用手指著天,“老人說了些什么,我根本聽不懂,能聽懂的只有‘真主’這個詞。我看她的表情和手勢,大概理解了她的意思,她是想跟我說:‘你做了你能做的一切,但孩子被真主帶走了,沒關系,謝謝你?!?/p>
“厚禮”一塊藍布
蔣勵不僅要幫助處理危重孕產婦,還要在100多天的時間里,培養當地的助產士能獨當一面。一些當地助產士因為風俗原因,不愿意摘掉頭巾去戴口罩和手術帽,“但在做手術的時候,無菌處理是硬要求,我只能勸說她們盡可能地戴口罩和手術帽,實在不愿意的只能讓她們在手術室外負責一些一般的護理工作?!?/p>
“我沒辦法一直待在那里,如果我離開了,這個醫院怎么辦?”然而,部分助產士的英語水平不好,有時“動口不如動手”,蔣勵會親自示范,“到我走的時候,大部分助產士已經可以完成一般的順產協助了,甚至有的醫生也能做好剖腹產手術了。”
蔣勵的付出獲得了當地人的感激,“有一次接生一對雙胞胎,第一個胎兒順利分娩后,第二個胎兒變成了橫位”,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馬上處理,否則第二個胎兒無法正常娩出。蔣勵迅速對產婦實施了內倒轉術,最終孩子順利生了下來。這一幕被在一旁陪伴產婦的家屬老太太看在眼里。
第二天,老太太帶著一塊藍色的布料來到醫院,將布送給蔣勵?!爱數厝说纳詈茇毨?,吃飯都要省著吃,這么一大塊布在當地是很貴重的財產?!笔Y勵非常感動,“這塊布后來被做成一件當地風格的服裝,蔣勵把這件衣服留在了醫院,供以后的醫生使用?!?/p>
接生3個月無孕產婦死亡
在阿富汗的100多天里,蔣勵所在醫院接產的孕產婦沒有一例死亡,這令許多網友驚嘆不已。但是蔣勵表示,這并不算什么神奇的事情。“當地之所以孕產婦的死亡率高,主要是缺少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其實我做的只是一些簡單的事情,但只要有專業的知識,就可以大大降低當地的死亡率。我來阿富汗,就是希望能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p>
蔣勵不是沒有遺憾,在阿富汗的最后幾天,有一個懷孕7個月的孕婦被抬進醫院,當時產前大出血800多毫升。醫院缺少北京大醫院所具備的高級宮縮藥物,醫院的藥效果不佳,嚴重的出血已經危及到了產婦的生命。
為了救這個產婦,醫生們號召村里人獻血?!澳莻€村子有個廣播用的大喇叭,平時主要是定時提醒村民做禮拜時用,那天喇叭則被用來鼓勵村民獻血。很快幾乎全村的男性都來到了醫院獻血,還包括醫院旁邊警察局的警員們,人們在醫院門口排起了長隊。”
嘗試了幾乎所有方案后,產婦的生命仍然得不到保證。蔣勵不得不面對她最不愿意選擇的手段——切除子宮。
蔣勵承受著巨大壓力,產婦的身體結構和常人不同,切除子宮一旦發生失誤,可能會損傷患者的輸尿管,一旦輸尿管受損,患者的腎可能會因為積水等原因完全失去功能。
“在來阿富汗之前,我從來沒有在產科主刀做過切除子宮的手術,因為這是在最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的選擇,在北京一年也難碰上一例。在阿富汗做出這個選擇就難了,因為無法生育的女性,在當地可能會被家庭遺棄?!?/p>
切除成功了,但是縫合腹部后,產婦的腹腔仍然在出血。蔣勵感到了深深的無助,“我覺得我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了,但仍然救不了一個人。”
手術后,蔣勵給丈夫打了個電話,她哭了。
回國后自己也想要個孩子了
這次的經歷,成為了蔣勵改變自己的契機。
2014年1月,蔣勵又前往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家醫院工作。在巴基斯坦,她遇到了更多產婦大出血的情況,“和阿富汗那個大出血產婦情況類似,在巴基斯坦幾乎每周都會遇到,我發現這和當地一些診所大量使用催產素有關。雖然催產素對于孕婦生產有幫助,但大劑量使用很容易造成孕婦大出血,風險非常大。一些孕婦因為使用催產素出現嚴重后果之后被送到我們這里,這種風險本是可以避免的?!?/p>
因為這段經歷,蔣勵回國后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讀公共衛生碩士,她告訴北青報記者,無國界醫生的經歷讓她感受到,好的醫術能夠救很多的人,但是好的醫療政策能夠救更多的人?!熬拖袢绻數赜蟹梢幏洞弋a素的使用,很多孕婦就根本不需要醫生來搶救。”
如今,蔣勵回到了北京,仍然在北大人民醫院工作。她說自己也想生一個孩子了,等孩子長大以后,她希望能和自己的老公一起,再去世界上那些最需要醫生的地方,夫妻倆一起去幫助那些需要醫療服務的人。
“我們想過去非洲或者緬甸開個診所,當然這些都是以后再考慮的事情了。”
?
?
?
相關鏈接:
北京女孩辭職 為阿富汗人接生嬰兒?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