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30日電 (陳植煒)30日,西南大學聯合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開展以“預防詐騙,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平安課堂進校園”活動。活動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揭露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講解預防方法,避免學生受騙。
本次活動由西南大學和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共同主辦,旨在幫助高校學生預防網絡詐騙,提高識騙防騙意識。
通訊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話、短信、網絡、信件等媒介設置圈套、發布虛假信息,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騙取受害人較大數額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案件都存在共同的規律,無論詐騙手段如何變化,最后都會落腳到“要錢”這個點上。警方向學生們介紹了四種通訊網絡詐騙常見的落腳點,包括轉賬匯款、賬號密碼、銀行卡密碼以及手機驗證碼。
據了解,常見的通訊網絡詐騙手段包括冒充“公檢法”詐騙,盜取、冒用虛擬身份詐騙(QQ詐騙),購票、退票詐騙,網絡刷信用詐騙,掃描二維碼方式植入木馬詐騙,網購詐騙,群發銀行卡透支、消費短信實施詐騙等方式。
對于如何防范冒充“公檢法“詐騙,北碚區公安分局政治處警官李楊說,公檢法機關并沒有犯罪分子經常聲稱的安全賬戶,同時也不會通過電話方式調查受害人是否涉嫌犯罪,“一定要注意的是,公檢法機關并不會通過轉賬打款的方式讓受害人自證清白。”
“如果發現自己被騙,需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李楊說,如果發現自己被騙,建議立即聯系銀行客服尋求補救措施,了解資金去向并及時撥打110報警,保存轉賬匯款憑證。
西南大學2016級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邱同學認為,學校和警方聯合開展防詐騙宣傳活動非常重要,“通過警官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例的分析,我更為系統地了解到電信網絡詐騙的類型以及應該采取的措施,講座對于提高自己對于電信詐騙的防范很有幫助。“
法制課堂上,李楊還介紹了如何防范利用朋友等熟人身份進行詐騙、盜取QQ等社交賬號進行詐騙以及冒充領導身份進行詐騙等。
?
?
相關鏈接:
廣東形成防范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新格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