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船機特種機械部周虎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湖北行第三天(30日),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市青山區的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武漢船機),在武漢船機有這樣一名員工,他戰功赫赫,卻甘守寂寞;他曾面臨誘惑,卻堅守承諾;他曾屢敗屢戰,終于鳳凰涅槃。他就是周虎,今年38歲,一名鉗工。
2000年的夏天,不滿22歲的周虎,拖著一口木箱子來到了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開啟了他的鉗工生涯。面對廣闊的車間、巨型的零件、冰冷的鉗臺,周虎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但他卻給自己下了目標“不能掉隊”。
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周虎學習了大量專業書籍,并“纏”上了師傅。每當休息的時候,聽到鉗工房傳來的銼刀聲,師傅就會說“虎子又在磨牙了”。最終周虎連續摘取了三屆武漢市職業技能大賽鉗工桂冠零五、零七、零九年。2013年在中船重工職業技能競賽中,他再次問鼎,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
武漢船機勞模展廳
武漢船機特種機械部周虎
對于周虎而言,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寂寞。新裝備調試的地方條件異常艱苦,大漠望孤煙、海上數星斗,憑著堅守和執著,周虎接下了老班長的接力棒,攻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工作十余年來,周虎和小組成員累計為軍方提供優質裝備千余套,均為一次交驗合格,贏得了軍方高度贊譽。
周虎告訴長江網記者,對于一個好的鉗工來說,經驗真的很重要,有時候一塊鐵板,要立刻做出兩個模型,兩個模型的咬合處,就得靠鉗工的經驗了,縫隙只能控制在2個絲左右,這么說吧,一根頭發是7根絲,也就是1根頭發絲的3分之一不到即0.02毫米。一個銼刀一套量具走天下,挫的好,盡量減少測量,特別在比賽中就要加快速度。
?
周虎在作業
長江網記者采訪周虎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了三峽升船的項目,其中安全機構里面的一個止動銷出現小小的問題,當時負責此次項目的德國人立刻打電話回公司,要求將止動銷郵寄回德國重新制作再用。我當時看了看,其實就是個小問題,止動銷在放進去的時候沒有縫隙,那么空氣就沒法對流,導致止動銷會被彈出來,就好比一根注射器,一頭堵住了,另一頭如果沒有空氣就無法按進去,于是我就提議將止動銷上面磨出一個平面,放進去就好了。”“事后德國人連夸中國人厲害。”一旁的特種機械部部長尹建政說到。周虎是個特別優秀的工匠,平時也勤奮好學,具有創新精神。
?
手指上的白色斑點是永遠消不掉的舊傷創口貼包裹的是新傷
當我問道手上的創口貼時,周虎笑著說,好的鉗工都不能戴手套,特別是在檢驗設備時,看看設備的接口處有無毛刺,所以手也會經常受傷,舊傷未好新傷就來了,如果接口有毛刺,戴著手套是根本無法檢測的。
隨著技能的提升,周虎開始不滿于現狀,他參加了公司開展的質量持續改進活動:先后成功解決某型軍艦設備整體安裝、某型部套密封、某新型裝備鉆孔工序等多項難題。他的建議“改進某型號產品支座工藝”被評為“武漢市百條優秀合理化建議”。在這期間周虎先后榮獲 “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湖北省首席技師”、“武漢市勞動模范”等幾十項榮譽稱號,并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周虎從17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四名“首席技能專家”之一。
談起工匠精神,周虎說,“我沒那么高的文化,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活兒做好、做精、做出道兒道兒來,然后教會徒弟。讓他們也把活兒做好、做精、做出道兒道兒來,然后再帶好徒弟”。這就是周虎。他百煉青春,只為追求永不褪卻的金屬色;他厚積豪情,卻在大海碧波中盡情揮灑。
面對蔚藍的大海,周虎又出發了。
?
?
相關鏈接: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湖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