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1日在北京舉行。圖為研討會現場。新華網何險峰攝
“生存和生活環境決定健康長壽,不應僅從物質環境作出解釋,更有必要從人文關懷、醫療衛生、健康維護和科學技術的智能幫助方面促進老人功能發揮。”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的老學者鄔滄萍1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關于人口老齡化的會議上致辭說。
這場主題為“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為期兩天。
研討會希望通過國際溝通和交流,搭建關注“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對話平臺,為有效促進各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官員向本網記者介紹,這是該基金與中國有關機構一起組織的第一場有關人口老齡化的學術研討會。
鄔滄萍是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榮譽一級教授。他表示,作為已有95歲高齡的學者,很高興能來參加與人口老齡化有關的學術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致辭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成就,對當今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只有兼顧人口老齡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才能更好地探索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途徑。中國人民大學非常重視搭建國際學術平臺,開拓國際研究實驗,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理論建設與實踐探索向更高層次推進。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認為,對于中國社會而言,迅速的老齡化也許會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最重大挑戰。來自各國的學者聚集一堂,在一個正在迅速老齡化的國家研討老齡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意義重大。
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員尼古拉斯·羅塞利尼(Nicholas Rosellini)認為,人口動態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中國而言,人口老齡化是影響中國的最為重要的人口因素,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著重要意義。“老齡化的轉型力量可以更好地推動中國社會反思改善其總體發展戰略。減少貫穿一生的不平等現象將成為發展的當務之急,這比以往更為重要。”羅塞利尼說。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辦(Soyoltuya Bayaraa)巴素雅女士在致辭中對中國政府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給予的高度重視表示贊賞,她相信由于中國政府的重視、適當的規劃和前瞻性的政策,中國在投資老年人方面所做的努力將為老齡化方面的國際交流提供有價值的經驗。
據介紹,本次國際研討會分設主論壇和六個分論壇,分論壇主題包括老年公平、健康老齡化、智慧養老、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影響、老齡化與城鎮化、老齡政策。來自聯合國人口基金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專家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學者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上,聯合國人口基金還發布了《老年公平在中國》的研究報告。
12月1日,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致辭。新華網何險峰攝
12月1日,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致辭。新華網 何險峰攝
12月1日,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致辭。新華網何險峰攝
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1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員尼古拉斯·羅塞利尼致辭。新華網何險峰攝
12月1日,由中國人口學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圖為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辦巴素雅女士(Soyoltuya Bayaraa)致辭。新華網 何險峰攝
?
相關鏈接:
城市老齡化:機遇與挑戰并存?產業迎來發展藍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